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12月29日 第2022-12-29期 >> 第B6版:东盟文艺
按日期查阅

脱去束缚方知轻松

刘爱佩

  步入中年我开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东西是否太多了?什么时候采取断舍离?有人说:“少即是多”,“两年没用的东西,意味着不需要了,该扔掉。”两年对你是否太短?3年?5年?或更长久?舍得扔?肯丢掉吗?
  东西多确是一种缠累。想想家里到底储存了多少旧物品?从父母的旧时代,到现今新科技时代,夹在两个年代之间的,到底又顿集了什么?
  老人家对旧物特别眷念,我们当尊重,不随己意甩丢,毕竟对他们,无论有形无形的资产,掀开的都是他们时代的记忆。母亲是裁缝师,几十年下来,裁剪衣服的那张长木桌,木制斑纹已磨损脱落,桌角凹凸,木皮掀开,还用胶片贴紧。木桌下尽是一箱箱剩余的布条,塞满各种碎布,抽屉里各式裁剪用品,可排列组合,丢与不丢,往往还需时间斟酌。
  某些国家批准居家举办甩卖会,只要定个无雨的良辰吉日,可打开门户,开心摆卖。左邻右舍,远亲近邻皆可来热闹,任君挑选,早鸟还拔得头筹呢!尽情东挑西捡,总会找到心头好。看着一件件物品被移走,可谓皆大欢喜。我国或许需到跳蚤市场觅知音,要不就送往回收站或捐献济贫。
  有时我会冥想,若哪一天,土归土,尘归尘,灵魂归天国。一箱箱,一摞摞,一堆堆的旧物件(已成遗物),会不会成为亲人清理时最后记忆?要亲人打开层层记忆库,未免煎熬,不如在阳寿未尽之时,自己清理吧。年纪老迈,特大件的物品恐怕非一己之力所能处理了。是时候认真履行断舍离。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的思维模式是为身边的杂物“减肥”,学会放手不需要的东西,让居家环境“良性循环”。杂物若已不会或不能再用,储存久了,难免多了一样居家化石,当考虑东西的必要性。情感以外的物品,最后舍的恐怕就是书籍。我家书橱清空了一半,学术性的书籍如宗教信仰探索类的送往神学院,儿童书籍送去校园图书馆。整理过程中,惊觉无暇翻阅的也冬眠了好几个春秋。至于各类文件,除了以年份收纳,凡无关紧要的,逐一甩丢。
  生活会牵引我们不知不觉走到物质与消费主意框框,一个不留神还会放纵自己,线上采购若无节制,抢购便宜的未必实用。一旦东西多起来,仿佛关进了蚕茧,不然也似躲进蛹里,等到觉醒空间相对有限,压迫感使气流不通畅时,只好来个破蛹成蝶,脱去束缚,才知轻松。
  心灵何尝不也需要清空一番?挤压心灵的负面情绪,要不时清理,转换正面加持,还自己一片蓝天。不妨操练潜意识,将之化为内在驱动力,自觉地采取行动,松开第一个执念——审视物件,从小单位开始进行取舍,至少,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情绪,寻找适合的管道疏通,或许哪一天你会发现:脱去束缚——方知轻松。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