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6月12日
按日期查阅
手法神奇 首首精彩

一一解读559期《东盟文艺》莎萍先生的五首小水滴

万隆:高鹰
  

   今年6月6日559期的《东盟文艺》,刊载了莎萍先生的五首小水滴。
  这期发表的五首小水滴,和以往发表过的小水滴诗作,具有很大的差异,表现手法神奇,首首精彩,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值得广大读者关注。
  一、《有些人》
  第一首小水滴《有些人》共6句。诗短小而内涵精深。诗人写了两种人天差地别的人生观。
  诗人运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其中一种人,活着行善积德一心为公;另一种人,则为了个人的名利。诗结尾写,盖棺定论,前者,死后名留千古,并载入史册中。而后者,为历史所抛弁。
  在写作技巧上,诗人运用了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地肯定了活着.行善积德,一心为公者,留下了巨大的历史价值。
  诗结尾,诗人有意识地号召人们,活着要多从事公益,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海》
  第二首小水滴《海》共10句。
  诗中,诗人运用了递进的表现手法。先写海的深浅颜色,接着写海包容的特性,最后才写海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威力及其无私无情的本性。
  我看,诗人不是单纯写海,其实间接写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同样有着宽容的特性,也有无穷的威力。这使我联想到最近的台湾局势。民进党及其头头,只要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一个省。中国人民政府是包容寬大的,可以和民进党领导一起坐下来进行和平谈判,解决和平统一向题。
  中国人民政府还警告,民进党头头赖清德,若一意孤行投靠美日势力,必然遭到"覆舟"的命运。
  三、《夜》
  第三首小水滴《夜》共8句。
  我看,《夜》这首小诗,在五首中写得最精彩。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语言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给我留下报其优美而又深刻的印象。
  诗曰:"黄昏刺伤了夕阳/血染红了西边天上/夜慌茫拉起黑色的帷幕/散落了满天的星星和月亮"这是多美的诗句啊!
  诗人黄昏入夜的描写,组成一幅无比美丽的图景,使人看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在字里行间,流露了活灵活现神奇之感。其中所用的动词"刺伤"、"血染红了"、"拉起"、"散落"用得恰到好处。
  又第二节,诗人.所描写的夜色别有洞天。诗曰:"梦来了有人开始忘记自己/巷口的街灯瞪着眼睛探望/谁能读懂自己就不会/似灯蛾对着光晕乱撞"诗人描写的夜多迷惑人!同样运用的动词"瞪着"、"乱撞",用得十分贴切,而且富有拟人的意味。这里暗示人们,夜里也要有警惕之心。否则随时还会有危险。夜对人是个挑战。
  我认为《夜》是一首精品。不管在思想内涵或写作技巧,都富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切磋。
  四、《火车》
  第四首小水滴《火车》共8句。采用了含蓄意象的表现手法。
  第一节写火车出发前的情景;第二节/写火车抵站的情景。
  诗开头写月台。离别者和送别者来到月台,彼此依依不捨有的甚至流下悲伤的眼泪,道出声声叮咛、祝福。直到火车的苗声鸣响。
  诗人意象地写出彼此内心的惆怅。
  第二节,写火车入站,离别者即将走向新的岗位,满怀新的期待。
  可见,诗人不是单纯写火车,更重要的是写人,离别者和送别者的内心思想感情。其间诗人运用了意象的描写。意,是指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象,是指审美客观的物象。
  诗中,诗人通过月台写了"泪滴和亲情";通过火车笛声,写了内心的惆怅;通过轨道,意象写抵站的期待。
  总之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旅程。有诞生.有离别、有重逢、有相会.....其间交炽着喜悦、流泪、惜别、盼望、欢笑、痛苦.....
  诗人有意识地要人们,珍惜人生,热爱生活,敢于和困难斗争,牢记父母、长辈的寄托和期望。做个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五、《蝉》
  第五首小水滴《蝉》共8句。
  诗人运用了象征比喻的表现手法。
  诗题《蝉》。蝉一种昆虫,雄的腹部有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根的汁液,成虫刺吸植物的汁。
  蝉的幼虫变成虫时,蜕下的壳,可入药。
  由於蝉发出的声音:"知了,知了"因此称为"博士",它自鸣清高,以为什么都懂。
  世间,像蝉一样的人大有人在,往往就是一窍不通
  第二节,写自高自大的人,一贯很不谦虚,总是高高在上。
  诗结尾:"穷一生所有.只能成为蝉壳入药。"诗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凡事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即使是个聪明人、智慧者也得脱下骄傲的外衣,表现得谦虚一些。
  可见,这首小水滴《蝉》不仅写蝉,更重要的是,讽刺了一种自鸣清高,自高自大的人。具有高度的教育意义。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