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6月12日
按日期查阅
造诣不凡的印华诗坛前辈

——喜读诗人钟逸佳作《诗人节谈诗》

巴厘:意如香

  钟俊仪(钟逸)宗亲,是苏北棉兰的诗坛前辈,与江恭沈、戴俊德、平鸣、雨村等,属同一时代。当时我在棉中读初中与高中,后在母校棉华中学执教,对钟逸宗亲等的诗作,早已耳熟能详、敬佩不已,经常从棉兰华文报民主日报、苏门打蜡日报,以及后来的好报、讯报等,拜读品味他们的古诗词佳作,我当时对古诗词一窍不通,却也因受钟逸宗亲等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而深受感染影响。也深受棉中老师沅若辛、林光荣、李炯安、马素珠等语文教师的精心培养所熏陶,让我从小就萌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求热爱。可以说是拜托了钟逸宗亲等的诗文启蒙,让我至今对中华文化学习追求不舍。
  在此特向尊敬的宗亲致以亲切的致意问候,愿您能继发挥特长,进一步把《硕河桥》唱和诗祖,多多给予提携指导,让后起之辈,沿袭您们开辟的中华古诗词的脚印,迈开大步前进,让唱和诗永远唱响在千岛大地上,永放中华古诗词光芒。
  如今喜读钟逸宗亲发表在《硕河桥》的佳作《诗人节谈诗》,更惊讶于宗亲的诗词造诣,不愧是出道较早的苏北棉兰诗坛佼佼者,所论述关于古诗词的见解不凡,诚是富有独特品味的诗坛高手,不同凡响,再次令我由衷敬佩。中国经典古诗词,是一门精深难懂的古典精品,没有下一番苦功,要准确掌握平仄押韵的古诗词,谈何容易,但一旦学而入门,却能让人学而不舍放手,而紧紧跟随古人的脚步,对古诗词玩味无穷了。这就是古诗词深深吸引人的秘诀所在,是中华古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品味,学而不倦,乐而不舍也!
  当下印华文坛《硕河桥》期刊倡导的唱和诗,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了印尼各地近四十位老文人,纷纷加入唱和,也即刻引起各家华文报的高度重视,纷纷第一时间予以转载刊登,使得沉寂已久的中华古诗词,从新在千岛大地上唱响起来。但无可否认,除少数几位有造诣前辈文友的诗作,比较符合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平仄押韵较为工整外,一般新手作者的唱和诗,内容虽然都能紧随时局,与时俱进,但离古诗词的用词高雅,韵味盎然,尚还欠缺那么一点点的意境高华,以及能让人琅琅上口的诗词吟唱的高境界。当然要达到此一高境界,尚需诗坛前辈们如钟逸、许箐栽等的不惜指点批评,以激励诗坛新手们虚心学习,勇攀高峰,进入佳境就有待假以时日了。
  印华文坛是需要提倡健康的文艺批评,对唱和诗的批评指点,尤为必要,我们还需多多学习平仄押韵,多多学习对仗工整,多多学习古典词汇,多从经典著作里吸取养分,但愿钟逸宗亲长与许箐栽学长,能多加关注《硕河桥》唱和诗祖的健康发展,您们的诚心有益指点,多多发表评点作品,必能让唱和诗友获益匪浅,以便达到大家的共同提高,铸造对古诗词永恒的热爱,功莫大焉!是为一员唱和诗友晚辈的殷切厚望!拜托!拜托!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