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8月09日 第2022-08-09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同一片天空下 (小说)

倪宏伟

  第一集
苏门答腊的黄昏
——by Ms.Lu
  陌生的房间里光线昏暗,散发着一股热带特有的淡淡的霉味儿。老旧的窗式空调嗡嗡作响地制造着冷气。从床上欠起身,抬头看看油漆剥落的天花板,一时竟想不起自己身在何处。
  窗外一个忧伤的男中音半说半唱着什么,曲调百转千回,音律凄美沧桑。这是什么语言?意大利语?俄语?晃了晃还有些昏沉沉的头,想起出国前恶补的当地文化背景课,一下子明白了:外面高音喇叭里传来的,是附近清真寺晚祷伊玛目的诵经声。
  发了会儿愣重新躺下,想起留在千里之外父母家的一岁多的宝宝,心里忽然觉得空落落的,把脸又埋进枕头。
  无声地哭了一会儿,楼下隐约传来城市的喧嚣。下床摸索着拉开窗帘向下看去,是一座华灯初上的陌生小城。城市虽小,却也颇有些车水马龙的烟火气。放眼眺望,没有高楼大厦的遮蔽,赤道上的夕阳已隐没在苏门答腊岛的边际,透过城市上空渐渐褪尽的暮霭,只在地平线模糊的轮廓上留下一抹金色的余晖。
  我叫卢鹏,80后,中国河北邢台人,汉语志愿者教师。父母给我起的这个常常属于男生的名字,可能注定了我不会安守一隅,一有机会就要飞出去看看世界。
  在中文里,“好为人师”是个贬义词。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人就是天生喜欢当老师,我算是其中一个吧。这不,抱着“天下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态,报名跑到印度尼西亚苏北省当志愿者来了。凭着对自己对外汉语专业的自信,加上学过几年书法又粗通一点武术,对于申请很快通过并没感到意外。只是未曾想到,这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之时,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完美。
  既来之则安之。志愿者生涯从哪儿开始呢?当然是先找饭吃。中午下了飞机,装作很老道的样子,礼貌回绝了前来接机的校董们的晚饭邀约,推辞说有些头晕不想吃了。到了公寓放下行李倒头就睡,现在头不怎么晕了,肚子却开始叫起来。
  打开行李翻找洗漱包,行李箱里最上面放的是一个小镜框,光头宝宝咧着嘴冲我傻乎乎地笑着,刚缓过点劲儿的心又抽动了一下。宝宝不会知道,两个月前,志愿者招聘机构的老师和我有过一次关于他的谈话:
  “卢老师,您的资质我们非常满意。您为了参加志愿者计划辞去大学里的工作,我们都很感动。不过还有个问题需要再提醒一下。”
  “我们知道您的孩子才满一岁。以往应聘的志愿者中也有过这样的情况,派出后没多长时间,因为实在想孩子,提出提前回国。虽然可以理解,但您知道,对工作影响还是很大的,手续上也很麻烦。”
  “孩子的问题我考虑过了,家里人也都支持。”
  “呃,那就好。唉,孩子正是最可爱的时候…”
  “没关系。我心大。”
  “……”
  “砰”地一声合上行李箱,把宝宝的照片轻轻放在床头柜上。回了回神,拿着洗漱包推开吱呀作响的浴室门,水银斑驳的镜子里,是一张略显苍白的脸,眼睛有些红肿。双手掬着冷水拍了拍脸,拿出唇膏想补补血色,犹豫了一下又放回到洗漱台上,草草梳了梳头发,抓起装着护照、钱夹的包包,锁好公寓乘电梯下了楼。
  来到街上,一股夹杂着南洋香料气息的湿热空气扑面而来,更觉得肚子饿了。独自站在街角,不时有当地人骑着摩托飞驰而过。“心大”的我不禁下意识地捂紧斜挎在胸前的包包。
  街道两边都是三层左右的陈旧建筑,有些还是广东、福建古老城区常见的“骑楼”风格,看上去年代久远。沿着街道踯躅前行,经过几家人声嘈杂的大排档“美食中心”,每一家外面都有几个皮肤黝黑的赤膊小工,蹲在路边排水沟旁,有说有笑地在泛着泡沫的大盆里清洗用过的餐具。进不进去?犹豫良久,终究下不了决心。
  干脆找家小超市买袋泡面解决一餐吧。打定主意,脚下也加快了速度。
  眼 睛 四 处 搜 寻 着“7-11”或“Family Mart”,直觉却感到身后有人跟踪。深吸口气转过身——原来是个十四、五岁的穆斯林小姑娘,娇小玲珑,五官精致,小小的红唇与皮肤的小麦色显得十分健康。她戴着白色头巾,红色T恤,蓝色牛仔裤,脚上是一双黑色滑板鞋。
  小姑娘也停下脚步,忽闪着两只大眼睛安静地望着我,长长的睫毛像洋娃娃一样,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会说话。
  “Can I help you Mam?”女孩儿好看地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和一对小酒窝儿。
  我松了口气,也勉强笑了一下:
  “Is there a grocery around here?”
  “Come with me,please.”
  跟着女孩儿刚拐过街角,我还在边走边四处张望,她却忽然蹲下身,一下子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我正纳闷儿,扭头却看见小姑娘正在一张堆满杂货的摊档后面笑吟吟地看着我: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杂货铺,开在骑楼临街的一间小屋子里,堵着门支起一块木板兼做柜台和收银台,女孩儿显然就是从这块板子下面钻进去的,屋里简陋的货架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食品和日用品,再没有其他人。难道小姑娘小小年纪就当了老板?
  看到我疑惑的表情,小姑娘骄傲地环顾了下周遭:
  “It’s run by my parents. I’m Chief Sales.”
  真是个鬼马精灵的小家伙儿。我从包包里掏出钱夹:
  “Do you sell instant noodles here?”
  “Sure. You are
にほんじん(日语“日本人”发音nihongjinn)or……”
  小姑娘边回答边转过身,变魔术一般“嗖”地拿出一包“出前一丁”,同时晃了晃另一只手上的“辛拉面”:
  “or (“韩国人”韩语发音han guk in)?”
  取货、展示、推销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我被逗得笑出了声儿——小家伙儿居然还是个语言天才。
  “I’m Chinese.”
  “Tiongkok!”
  女孩儿高兴地叫了一声,我以为她这次能“变”出一包“康师傅”,结果塞给我一袋包装花哨的泡面。看了一眼,包装袋上印着“Indo Mie”和中文“营多捞面超大包”,还骄傲地标注着“Product of Indonesia”。
  “Try it Mam. This is the pride of my county.”
  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我笑着拿出信用卡。女孩却摇了摇头。
  我醒悟过来,把信用卡换到右手重新递过去,女孩儿还是笑着摇头:
  “Don’t you have rupiah?”
  “I just got here. I’m……”
  “tourist?”
  “volunteer teacher.”
  小姑娘眼里闪过一丝亮光:
  “Never mind. It’s my treat.”
  “What? ……You don’t have to……”
  “I like teachers.”
  小姑娘再次打断我,竟然抱拳向我拱了拱手,憨态可掬。
  我想了想,恐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伸出右手接过“印尼骄傲泡面”:
  “That’s very kind of you. I’m Lu.”
  “I’m Ani.”
  见我收下“礼物”,小姑娘甜甜地笑了,把右手先放在自己胸前,又攥成小拳头向我伸出拇指:
  “I like China. Good night Ms. Lu.”
  谢过了Ani,手里抓着泡面走在回公寓的路上,天边的晚霞已悄然褪尽,街道上夜色阑珊,一时竟对这座赤道上的小城有了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心情放松了,脚步也变得悠闲起来,心想:一袋泡面开启的志愿者之行,应该会很有意思吧?
  (下转B5版)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