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4月25日
按日期查阅

西方愿归还劫掠的文物吗?

廖省:林越

  在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毁了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其军人和传教士大肆抢劫,北京紫禁城皇家宫殿也未能幸免。在1842年至1945年的“耻辱世纪”,中国有上千万件文物被盗。
  这场灾难是侵略者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严重摧残,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遭到沉重打击。列强将掠夺来的书画玉器等艺术珍品押解回国,其中大部分被纳入各国的博物馆内收藏。
  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网站去年5月22日报道,七家德国博物馆开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以确定其收藏的数千件中国文物中哪些是在义和团运动后被抢劫和走私出中国的。专家估计,可能涉及数百件瓷器、青铜器和画卷。多年前,德国研究人员就专注于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故宫博物院2022年同该项目建立联系,制定指导方针,作为国际博物馆全面调查八国联军侵华艺术品掠夺的基础。但英国、日本博物馆却装傻不吭声!
  柏林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克里斯蒂娜·霍瓦尔德说:“义和团运动背景下的艺术品掠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项目引起了澳大利亚的极大兴趣。澳大利亚的博物馆里有很多那个时期的中国艺术品,尽管澳大利亚本身并不是八国联军的成员。”
  《环球时报》去年8月28日刊登《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社评。旋即引起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推动希腊、埃及等国向西方博物馆追讨文物的新一波声浪。
  国际媒体今年1月8日报道,大英博物馆已知收藏2.3万件中国文物,这些珍品原属中国,却被欧洲列强以“战利品”的名义掠夺。这些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本应由中国的后代子孙传承,如今一部分却被分割成残片盗走,供傲慢而无耻的侵略者展览。
  大英博物馆收藏诸多中国文物,其来源并非光明正道。例如,东晋名画《女史箴图》就是其中之一,这幅由顾恺之创作的罕见传世作品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幅画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被盗,随后以25英镑的低价“合法”出售给博物馆的。
  而英国未能妥善保护这幅中国绘画珍品,愚蠢地拆解裱装,导致画作严重受损。专家质疑,大英博物馆是否应坚持学术精神与职业道德,尊重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何况博物馆每年都有文物被窃。中华民族应正视历史,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守护先辈的文化遗产。
  在20世纪,多名西方探险家以“学术考察”为幌子,60多次到敦煌莫高窟掠夺艺术瑰宝。敦煌文明在大英博物馆的珍藏约1.3万件,但这仅是流失过半文物的一部分。这些探险家在运输壁画时因过于急躁,以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如今在大英博物馆内,还可以看到被割下的敦煌壁画碎片,虽然已难复原当年的风采,但其艺术价值依然熠熠生辉。
  这些现实揭露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化遗产掠夺无法推卸的罪责。首先,英国声称文物是通过“合法”购买获得,却掩盖军事掠夺的实质。其次,利用民族主义立法阻碍原属国取回文物,对被掠夺来的文物没有给予尊重和保护。这种无耻的行为,实在令人义愤填膺。
  中国追索海外散失文物的路途还很漫长,但绝不会放弃。自1949年解放以来,中国已经成功追回15万余件文物,连民间组织及个人都为此作出不少贡献,但追回的只是众多海外遗失文物的冰山一角。如今的中国,在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保护文物
  大英博物馆对馆藏品的管理和保护一直备受争议,多次发生文物失窃或失踪事件,展出的文物只占馆藏的一小部分。最近爆出的存放混乱无序更让专家惊诧,引发外界对大英博物馆保护职责的质疑。对大英博物馆来说,文物归还与藏品保护是其面临的两大难题。
  美国华盛顿市今年4月初春。全球国际法学界规模最大和最受瞩目的学术会议——美国国际法学会(ASIL)第118届年会如期召开。美国国际法学会成立于1906年,在1950年获国会特许,致力于国际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霍政欣首次被邀参加本届会议。
  以往,美国国际法学会年会的议题大都聚焦西方最关注的国际法问题。本届却聚焦中国被劫掠文物,并请中国学者阐述观点,实属罕见。在会议上,霍政欣教授发现,偌大的会场上坐满了国际组织及欧亚非的众多学者。中国被劫掠文物返还议题受到极高的关注。
  在提问环节,就日本掠夺中国文物的数量及现状、海外流失文物追讨的中国立场等问题进行提问,展开多轮坦诚、激烈的讨论和辩波驳。有对中国受列强劫掠文物的同情,有对大英博物馆的声讨,有对如何破解文物返还难题建言献策,当然也有日本学者的狡辩。
  今日之世界,不再是列强的世界;今日之中国,不再是清末的中国。希望世界各国博物馆秉持归还文物的道义,让中华瑰宝重回故里。历史不能重演,但中国能雕塑新的未来。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