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3年03月08日 第2023-03-08期 >> 第B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峇迪行业里的土生华人 (5)

威廉·关辉龙(WILLIAM KWAN HWIE LIONG)
峇迪商品标签

  1970至1997年期间
  1970年左右引进的印刷技术,大大降低了带有峇迪图案纺织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印刷峇迪工业随之应运而生,遍地开花。这导致市场需求的分流,给包括土生华人的手绘和印染峇迪作坊在内的峇迪业造成了冲击。尽管如此,土生华人的手绘和印染峇迪业依然坚持下来,虽然企业规模要比1970年以前要小得多,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峇迪鼎盛时期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这个时期的另一个标志,就是土生华人阶层出现了一些峇迪/布艺术家大师,为确立印尼峇迪新方向做出贡献。其中一位是陈叔民(Tan SiokBin,又称欧宾Obin,印尼文名JosephineKomara)。欧宾从1988年起对峇迪艺术和制作工艺产生兴趣。为了让印尼传统峇迪艺术能够与时俱进,她研究峇迪的历史、功能、技术、设计乃至布料所代表的身份等等。由于在创作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欧宾的峇迪布虽采用传统峇迪图案和工艺,但时尚典雅,精美绝伦(《美丽印尼系列》图书写作团队,1998:230-236)。
  1998 年至 2006 年期间
  由于金融危机引发政治和安全的动荡不安,这是土生华人峇迪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时期。由于原料(进口棉花)和其它进口辅助材料(颜料等)价格上涨,加上民众购买力下降,导致峇迪市场的日渐萎缩,许多峇迪企业不堪负累,纷纷倒闭。例如,拉森(Lasem)的土生华人峇迪生产商从1970年的110家减少至2004年的14家。
  上述情形使得从事手绘和印染峇迪的土生华人峇迪商人感觉前途暗淡,也给他们下一代蒙上心理阴影。他们有着高等教育的背景,更愿意
  选择从事前景良好的都市现代行业,而不愿意继承家族的峇迪生意。
  2006 年至 2013 年期间
  随着经济的复苏,民众购买力的提高,印尼峇迪工业开始重新崛起。与此同时,外界对印尼峇迪文化的认同不断提升。2009年10月2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将印尼峇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大刺激了民众对峇迪布料及其产品的需求。
  印尼国内峇迪市场的扩大,刺激了土生华人峇迪工业的复兴。尽管在印尼国内峇迪业中的占比缩小,土生华人峇迪企业数量却创了新高。图表4展示了拉森华人峇迪工业的发展情况。
  由于涉及到土生华人峇迪文化和生产商的更新换代,上述数据值得研究。土生华人峇迪工业的占比从1928年的100%萎缩至2013年的13%。新生代土生华人在峇迪工业中参与度下降,这种情况也同时发生在其他峇迪中心(北加浪岸、日惹、梭罗、万由马士、井里汶及其它地区),从而引发一个问题:土生华人在发展印尼民族峇迪经济和文化中究竟还可以重拾多大程度的威力 ?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三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