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9月03日 第2022-09-03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印尼的土木工程师 (1)

斯特巴努斯·P·林玛萨勒(林 S.P.)

STEPANUS P.LIMASALLE(LIEM S.P.)

  1920年7月3日,荷属东印度总督约翰·保罗·格拉夫·范·林堡·斯蒂姆先生(Jhr. Mr.J.P.GraafvanLimburgStirum)宣布正式成立万隆技术高等学院(TechnischeHogeschool,简称THS)—现名为万隆工学院(Institut Teknologi Bandung,简称ITB)。该学院建在位于万隆芝卡奔东河(Cikapundung)和达戈路(JalanDago)之间的耕地中央。万隆技术高等学院的建立配合荷兰政府实行的“伦理政策”(PolitikEtis/PolitikBalas Budi),同时也满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印度的工业化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万隆技术高等学院的建立离不开荷兰商业、工业、航海业和文化业各界人士的殷切期盼,这也是1917年荷兰向荷属东印度提供援助的一种形式。为此,荷兰还成立了荷属东印度的皇家高等技术教育协会(KoninklijkInstituutvoorHoogerTechnischOnderwijs)。该协会的管理委员会成员有来自殖民地理事部和荷兰工程师协会的代表。
  但直到1910年,荷兰的普罗大众、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包括公认有着先进思想的康拉德·西奥多·范·德文特[C.Th.VanDeventer)]都十分怀疑印尼人尤其是爪哇人是否有能力接受与技术相关的高等教育。这种质疑可以从1926年有12名工程师毕业的毕业典礼上学院院长雅谷·克莱(JacobClay)的演讲中反映出来,他说道:“在他们之中有三位是来自爪哇的工程师,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万隆高等技术学院是印尼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几年之后才相继成立了其他的高等院校:1924年建立的法学院(Rechts Hogeschool)和1927年 建 立 的 医 学 院(Geneeskunde Hogeschool)。看来,就像教育对大众产生的影响一样,万隆技术高等学院的建立也刺激了那些后来为印尼独立而奋斗的知识分子的诞生。比如印尼的建国之父,第一任总统苏加诺(Sukarno)就是1926年毕业于万隆技术高等学院。不仅如此,这个时候还培养了许多之后为印尼的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印尼土著和华人工程师。
  万隆高等技术学院/
  万隆工学院的华人学生
  万隆技术高等学院在1920年7月3日刚建立时,只有道路与水利土木工程一个学院。虽然设有纯物理和纯化学专业但并不是正式的专业。万隆技术高等学院的教育体系强调培养每个学员的个人能力,而且毕业考试是评判学员学习成果的唯一途径。不管是不是毕业于荷兰高等学校(Hoogere Burgerschool,简称HBS)的学生,都不会有特殊待遇,对于来自不同种族的学生也会一视同仁。因此,学生总体的态度和心态就完全取决于他们各自的能力。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1924-1953年期间,从万隆技术高等学院毕业的土木工程师共有192人,这些毕业生中大多是荷兰人,其次是爪哇人、华人、安汶人和万鸦佬人,以及其它种族的人。在这个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第一批毕业生中,有3名学生是华人,其他9名学生都是荷兰人。
  虽然表上的数据并不能说百分之百准确,因为这里没有和族群信息相关的姓名,但仍然可以就此得出一些结论。第一,来自爪哇族的毕业生在人数上排名第二,因此那些认为爪哇学生不会勤奋学习技术知
  识的担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第二,由于在工程师毕业生人数上,荷兰籍学生和印尼籍学生实际毕业的比例差异不大,所以并不能看出荷兰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印尼学生会更优秀。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三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