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5月06日 第2022-05-06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陈友福——扣杀“巨人”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
陈友福

  陈友福(Tan Joe Hok)是第一位赢得1959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All England)冠军的印尼人。此外,他还为印尼在1958年、1961年及1964年成功夺得汤姆斯杯(Piala Thomas)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印尼是著名的羽毛球大国,十五年间一直在羽毛球坛上占据主导地位。
  1937年8月11日,陈友福出生在西爪哇万隆的一个华人家庭。他的父亲陈太平(Tan Tay Ping)是一名小商人,经常东奔西跑经营布料生意。陈友福在万隆的南华学校完成了初中学业,随后在万隆的华侨中学继续接受教育。
  陈友福的父母都是非常热爱羽毛球的人。因为热爱,他的父亲像变戏法一样把住宅简陋的前院改装成了羽毛球场。陈友福从小就开始打羽毛球。在他十五岁时,他的天赋被万隆蓝白俱乐部(Klub Blue White)的羽毛球教练李卓光(Lie Tjuk Kong)发掘,李教练直接邀请他加入该俱乐部。陈友福每天早上5点起床,跑步2个小时。有一次在观看拳击比赛时,他震惊于拳击手敏捷的脚步动作及出色的手脚配合。受此启发,陈开始把跳跃作为他常规训练的一部分。因此,他在日后发挥出巨大的扣球威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常年的艰苦训练使陈友福在16岁便夺得了万隆地区羽毛球赛的冠军。次年,他击败了同样以扣球闻名的羽毛球老将——杨金美(Njoo Kiem Bie)。时隔两年,也就是1956年,他还击败了另一位知名选手艾迪·尤素夫(Eddy Jusuf),并夺得全国冠军。同年,陈友福还参加了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锦标赛和新加坡锦标赛,从而引起世界关注。之后的一年,他参加了东印度国际比赛,再次夺冠。
  1958年,陈友福超越了欧力克·梭利银(Olich Solihin)、李保然(Lie Po Djian)、陈庆源(Tan King Gwan)、杨金美和菲力·宋尼菲(Ferry Sonneville),成为印尼汤姆斯杯队伍里最年轻的选手。在汤姆斯杯比赛中,陈友福参加了男子单打及男子双打的项目。在男单比赛中,他击败了两位丹麦名将——埃兰·柯普斯(Erland Kops)和芬·科贝罗(Finn Kobbero)。他的参赛缔造了印尼队的胜利,使印尼队第一次夺得汤姆斯杯。后来,陈友福又连续在1961年及1964年的汤姆斯杯上帮助印尼队成功卫冕。
  1961年,当印尼第二次捧起汤姆斯杯冠军奖杯时,陈友福获得了总统苏加诺颁发的文化勋章(Satya Lencana Kebudayaan)。苏加诺赞赏陈友福道:“我为你感到自豪。我们国家有很多医生和工程师,但像你一样能够代表祖国并使其闻名世界的人只有凤毛麟角。”
  作为男单选手,陈友福在1959年的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上获得冠军,成为首个在该赛事历史上夺冠的印尼人。同年,他又凭借出色的发挥,夺得了加拿大羽毛球公开赛及美国羽毛球公开赛的男单冠军。因此,有体育杂志称陈友福为“扣杀巨人”。
  凭借在1958年汤姆斯杯冠军赛上的出色表现,陈友福获得了美国德克萨斯州贝勒大学提供的奖学金,攻读医学预科学院的化学与生物专业。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夺冠后,他立即动身前往德克萨斯州。在备战汤姆斯杯和亚运会期间,他还需要返回印尼进行训练。1963年(其他资料的记录为1967年),陈友福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出于对羽毛球的热爱,他决定不再继续攻读更高学位。
  1965年,苏加诺下台,苏哈托继任。1966年底,新政府颁布了关于更改姓名的条例,并要求在1967年执行。曾经凭借中文名享誉全球的陈友福,不得不改换姓名。一位国民军将领建议用“亨德拉”(Hendra)打头,陈友福则用“卡塔内加拉”(Kartanegara)作为结尾。
  其实,陈友福对于改换姓名心生不快,因为一名荷兰裔的羽毛球运动员菲力·宋尼菲就不需要改姓名,这样看来,只有印尼华人才需要改名。
  陈友福认为,自从苏哈托当权后,种族歧视的现象日益严重。不同于苏加诺时期,华人不再被视作印尼的一部分,他们被强迫同化为原住民。
  1965年,陈友福与前羽毛球运动员魏玉娘(Goei Kiok Nio)结婚。1969年至1971年,他在墨西哥和中国香港担任教练。此后,他又回到印尼,开展害虫防治业务,但最终还是重拾本行,在一家地区性的羽毛球俱乐部担任教练。
  1983年,印尼队备战1984 年的汤姆斯杯冠军赛,陈友福负责队员训练工作,由于他的巨大贡献,印尼队最终战胜中国队,捧得汤姆斯杯。陈友福也因此获得了“1984年最佳教练”的荣誉。
  1998年对于陈友福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一年”。2月,他的妻子离开了人世;5月,雅加达和梭罗发生了排华骚乱。由于担心儿女的安全,陈友福焦急地为他们寻找机票,安排他们离开印尼。但是由于没找到机票,又没有其他选择,他和孩子们最终在客厅担惊受怕地呆了一整晚。幸运的是,后来形势恢复正常,生死的威胁也逐渐消失。
  苏哈托下台后,陈友福加入到反歧视运动中,与其他知名的印尼华人一起,呼吁新政府修改具有歧视性的法规和条例。如今,陈友福已决定退休。
  原文为英文,由安娜·扎希达(Ana Zahida)翻译成印尼文。本文乃根据安娜·扎希达的印尼文译文转译。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