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2月12日 第2022-02-12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文坛贤伉俪双飞比翼鸟

——写在意如香、夏之云文集出版之际
伍耀辉

  他是博古通今、笔耕不辍的文坛宿将;她是温婉聪慧、文章锦绣的资深才女,他和她相遇,相视一笑,莫逆于心,从此携手相伴漫漫人生,历经岁月坎坷,避开尘世繁华,驰骋文字疆域,相濡以沫,花开并蒂。他们两人用自己的一生,向世人展示了佳偶天成的典范和真挚爱情的完美。
  这对文坛伉俪与神仙眷侣就是我的老同学意如香和夏之云。
  几年前,我曾在评论夏之云所作纪实散文的文章里,披露过我与他们夫妇历史渊源:“作为一个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写作的工商人士,几十年来认识的很多朋友,都使我感到大慰平生,因为他们都是各路英豪。这其中,有两位被称为“文坛侠侣”的印华作家——意如香(钟积三)、夏之云(许巧云),更令我引以为豪,因为这一对贤伉俪与我有着“三同”的关系——同乡、同学兼志趣相投的同道中人。
  笔者与意如香和夏之云,同属于“四零后”的那一代。我在苏北小城奇沙兰出生长大,夏之云的家,就住在我家对面不远的地方。可是六十年前印尼小地方的华人,大多遵守着“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传统,所以我们这样的小同乡,虽是邻里乡亲,也只有点头之交而已,少男少女并无来往。1960年我去棉兰读高中,夏之云也考入棉中,和我同在一个班,来自廖省望加丽的才子意如香兄也成为班上的同学。他与才女兼佳人的夏之云“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同窗三载,情投意合,就好像宋代大诗人秦观所言:“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毕业之后,两人喜结良缘,从此夫唱妇随,回到意如香的故乡。
  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我们同学之间劳燕分飞,各奔东西,1965年印尼一夕变天,中华文化惨遭禁锢,大家只好弃文从商,为了生存埋头苦干,彼此也就音讯渺茫。
  大家阔别了半个多世纪,印尼民主改革,华文曙光重现,每每在报章上看到属名意如香与夏之云的大作,无论散文、诗歌、小说及时政评论,给我的感觉是,虽篇幅不长,但短小精悍,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颇有见地,难怪芳名远播。我打心里佩服了很久,才知道原来这对令人称羡的印华文坛鸳鸯,就是我的老同学钟积三、许巧云夫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唐代大文豪李白笔下的名句。诗人见到云就联想到佳人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女子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钟积三、许巧云两位老同学的笔名——意如香、夏之云,就会想起李白上述美丽的诗句,真的是如诗如画,气韵不凡。
  《圣经》有言:“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而意如香、夏之云这对在学生时代永结同心的伉俪,他们的故事大概便应了这句话。
  上世纪80年代,印尼发生了经济大动荡,他们夫妻在廖省的洋货店一落千丈,被迫关闭,二十年拼搏付之东流,夫妻两个仰天长叹,就此离开那浮华虚荣的小城,举家远走搬迁到巴厘岛岛,另起炉灶,再度创业。“运有容枯,道有舒屈,总算苍天不负苦心人,渐渐在困境中,化冷洌霜露为和煦暖阳”。
  如今在巴厘,已是他们生命依附的第二故乡,它以热情豪迈迎接了漂泊无依的游子,以仁慈祥和抚平了他们创伤的心扉,每当静夜沉思,挑灯感叹,两人难免感慨万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逝者如斯乎,让伤感随风飘逝吧。
  步入晚年,志趣相投的意如香和夏之云,作为共同耕耘传承中华文化一对“模范夫妻”,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有着彼此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从工作、生活到文学追求,两人亲密相随,扶持共进,写下了不计其数的精彩文字,成为享誉印华文坛的一对双飞燕。
  我在有关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得知:2019年10月到12月间,中国驻棉兰总领事邱薇薇女士,以及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总领事苟皓东先生,曾先后在棉兰和巴厘岛拜访会见意如香、夏之云夫妇。称赞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及时政评论,广受好评。中国总领事尤其对意如香长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印尼和祖籍国的发展,为印尼华人社会及华文教育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壬寅虎年春节来临之时,意如香、夏之云发信息给我,说他们夫妇要合作出版一部文集,并嘱我写序,我很惶恐,因为在我看来,应当是著作等身、德高望重的文坛大佬,才有资格为他人的文集写序。而本人只是为他们出书略尽一些绵薄之力,怎可在两位印华作家面前班门弄斧!但老同学夫妇执意要我动笔,推辞不得,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现写下此文,聊表寸心,正所谓“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衷心祝愿意如香、夏之云伉俪用手中云蒸霞蔚、百花齐放的妙笔,在这个洪波奔涌、气象万千的新时代,续写出更多更美的新篇章。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