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1年10月16日 第2021-10-16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本报评论员:余凡

西方跟班抹黑

“中国债务陷阱”

  说起“中国债务陷阱”这个特定名词,是2017年出现的。当年特朗普上任后即开始采取各种敌对和限制中国的措施,两任国务卿蒂勒森和蓬佩奥,以及副总统彭斯不断发表中国对外债务的负面言论并批评中国的“一带一路”。加上印度推波助澜,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提出“债务陷阱外交”,将中国描绘成一个故意对发展中国家设置债务陷阱以迫使他国臣服的所谓新殖民主义形象,这一术语被西方广为传播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专家分析,部分国家较沉重的债务负担,是由于长期的外债积累,并非中国造成的,与刚启动不过5年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没有关系。其次,有些国家偿债困难,与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密切关系。加上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使得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困难。中国的投资和债务没有损害相关国家主权的附加条款,所以被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欢迎。
  数年来,西方的蛊惑从未消停。今年2月25日,某些西方媒体再次大肆抹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诬称中国诱使发展中国家贷款建设大型基础设施,让该国落入巨额“债务陷阱”。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与哈佛大学的两位学者在《大西洋月刊》刊文,用详实的论据指“中国债务陷阱”是西方政客捏造的谎言,所谓“陷阱”子虚乌有。西方媒体反复炒作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项目,其实是西方企业首先提出要在斯里兰卡投资、承建、运营该港口,却长期拿不出行动,而后才由中国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赢得了开发权。
  文章还指出,斯里兰卡的确面临高额国际主权债务,但日本、世界银行等才是大债主,况且2017年汉班托塔港债务仅占斯里兰卡外债的5%。连斯里兰卡前央行行长都说,汉班托塔港债务不是该国金融困难的原因。但西方团伙始终以“双标”死咬着中国不放。
  今年4月,黑山共和国向欧盟求助以偿还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公路建设债务,这又成了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的新理由。许多媒体无端指责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制造“债务陷阱”。黑山前总统菲利普·武亚诺维奇澄清说,中方银行提供了最优惠、最有竞争力的贷款。黑山已验证并利用了这些便利以实施最重要的公路基础设施项目,即连接其沿海地区和北部地区并直抵塞尔维亚边境的高速路,这条“世纪工程”公路连接黑山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巴尔与西巴尔干最大、经济最强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让两国经济合作升级。
  印尼《时代网》10月6日报道,美国维吉尼亚的AidData资讯中心执行经理Brad Parks于9月底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政府推动的“丝路倡议”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有“隐形外债”。“那些没有列入报告表的外债总数达3850亿美元,而且愈演愈烈。”
  AidData隶属于非名牌学院的国际发展研究机构,这份题名为“丝路上的银行”的报告据说是调查在165个国家,总投资为8430亿美元的13427项工程后做出的,这些工程是由超过300个中国政府机构或国营企业所投资运行。但其公正性遭到不少专家质疑。
  根据该报告,印尼从中方取得的“隐形外债”高达172.8亿美元(约247.1兆/Trilyun印尼盾),占印尼国内生产总值(PDB)的1.6%。此外,还经过官方发展援助方案(ODA)从中方获得44.2亿美元,并经过其他官方流量方案(OOF)借到299.6亿美元外债。这些外债的大部分并没有出现在各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neraca)中,但是,无论经过明确或隐形的程序,多数借贷机构显然都从国家政府的保证及庇护下获得举债的方便及好处。
  还说:“这将混淆公众及私人债务的区别,对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财务报告造成了挑战。”调查也发现有42个国家目前向中国取得的公共债务指数已超过了PDB的10%,这些外债没按要求报上西方掌控的世行债务人报告系统(DRS),资料显示,负责摊还外债的并非该国政府。让人担心该国政府是否清楚日后有没有能力及义务向中方付还相关外债。
  《时代网》(TEMPO.CO)于14日再次撰文“用外债开发的污染工程”质疑政府,称一些运用中方投资的工程,在印尼造成了环境保护及社会民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耗资66.10兆印尼盾(折合约46.5亿美元)的6个大型工程,大量的工程开发有可能造成水灾隐患,并威胁该地区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该媒体还以不敬的方式嘲讽了中国五星红旗。
  中国制造“债务陷阱”?西方团伙一股劲抹黑。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德博拉·布劳蒂加姆论证,中国在非洲债务总额中仅占17%,远低于西方虚报的40%。法国知名杂志《青年非洲》盘点非洲国家的主要债权方后称:“中国债务陷阱论”完全是空穴来风。肯尼亚、卢旺达、安哥拉、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都曾有力驳斥。
  毋庸置疑,西方见不得中国的“朋友圈”扩大,见不得发展中国家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与西方跟班、在野集团暗通款曲的一些国内媒体,竟轻信右翼爪牙的报告,却不借鉴知名机构的研究,不相信政府内阁的忠贞和能力。宣扬责难政府的言论,其用心何在?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