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01月16日
按日期查阅

静好(英国)

疫情下的英伦真实生活

  宅家日记Day 295
  1月11日,星期一,晴天。
  一大早,Katie就发来信息告诉我们,她和男朋友都已经康复,再做核酸测试,俩人都为阴性。虽然没有其它症状了,Katie仍是感觉疲倦,没力气;但医院缺少人手,她明天就要去上班了。
  在Katie被感染的日子里,只要是天晴,我和先生就去林肯大教堂,为他俩祈祷。现在大教堂对游人禁止,但祷告的人可以进入。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在平安夜,英国终于和欧盟达成了脱欧协议,欧洲的冷链货车仍可以互通,保证了英国超市的蔬菜和水果供应。今天去超市购物,我发现蔬菜水果琳琅满目,不用再担忧。
  即使目前英国每天被感染人数上万,即使自己的女儿一家也被感染,但仍未引起我家先生足够重视,他天真地以为只要戴上口罩就可以了。
  前天,我家洗碗池的下水道堵了。疫情这样严重,他也没想自己动手解决,首先想到的却是从网上找水道工来疏通。
  我一听就急了,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担心什么?现在上门服务的都戴了口罩和手套。”我说:“不要把口罩当成抵挡一切的万能工具,戴口罩只是预防的基本手段之一。”
  因为上次自己动手清理过,我有了经验,对他说:不必请人,你拿工具来,我们自己清理。
  他抵触说:“我不会哦。”我生气说:“我会,你去拿工具。”
  他不情愿地去工具房拿来工具,我告诉他按顺序取下一个个零部件,再去清理、清洗被饭粒、菜叶等小杂物堵塞的下水道,清洗干净后,再教他按原样一一安上;打开水龙头,下水道通了。
  我说:“看,就这么简单,我们自己可以的。如果要紧急请水道工,上门服务每小时最少一百英镑,还要冒被感染的危险。遇上诚实的还好,只是付服务费;若遇上不诚实的,如John一样,每次都要换零部件,我们不仅要付人工费,还要付材料费,不知John骗了你多少钱。”
  先生认真听我说完,终于说:“你比我聪明。”
  我一听,笑了,说:“不是我比你聪明,疫情这么严重,我们应多学会自己动手,不请人来家里,减少被感染的机率。”
  先生点头说:“好,以后听你的。”
  上周五,家庭医生来电话,预约我去打疫苗;是先生接的电话,我没听清,以为是打预防新冠病毒的疫苗,等到了诊所才知道是打流感疫苗。医生要我一个人进去,但我怕打针,双腿发软,要先生陪我,前台服务员很人道,接受了我的请求。
  进入指定房间,中年女护士微笑着问谁打针,我忙说:“是我。”她确认我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还告诉我今天是打什么预防针,为什么要打等。
  当她转身去取针管和疫苗时,我吓得闭上眼睛,把头躲到先生的怀里。
  护士说,别怕、放松、不疼的,会很快;我感觉到针头扎入手臂,吓得“啊”的一声,护士笑着说:“打完了。”
  谢天谢地,真的很快,就两三秒吧,也不很痛,我连忙道谢。
  她笑着说:“打完疫苗,有的人在打针处会发生红肿,有的会出现轻微感冒症状,如发烧、困乏、嗜睡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若发烧、红肿严重,就吃几片阿司匹林消炎。”
  我边答应边问:“什么时候轮到我打新冠疫苗?”
  她说:“疫苗还没到我们疹所,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动用军车运输疫苗;我们培训了六个人专门打新冠疫苗,估计每天最多打一千人,先是老人和一线工作人员,轮到你最早也要到今年六月。”
  打了流感疫苗后,我没出现红肿,但每天困乏,嗜睡,头晕,有轻微感冒症状。
  现在,我都不敢看每天的疫情新闻,英国每天感染人数上万,死亡人数上千。先生的抗疫态度,代表了绝大部分英国人;如果民众还不高度重视,不从细节着手严防严控,而以戴口罩、接钟疫苗为唯一的抗疫保命措施,可能感染的人数还会继续上升。
  愿上帝保佑英国,阿门!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