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6月12日
按日期查阅

膾炙人口

  脍炙人口是指好的诗词、歌赋或者事情受到人们的称赞或传诵,可是一说到「脍炙」的本来意思,就有些含糊了,「脍炙」的本意和文章可沒有任何的关联。「脍」是一个形声字,意思就是用刀切肉的声音,「炙」则是一个会意词,下面是火,上面是肉。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孟子·尽心下》,其中有一个故事:在春秋时有一对父子,父亲叫曾哲,儿子叫曾参,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父亲特被喜欢吃一种羊枣的野果。可是不久后父亲死去,曾参悲痛万分,曾参是个大孝子,他看到羊枣就会想到父亲,居然不忍心再吃羊枣。后来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对这件事有些疑惑,于是问孟子:「先生,脍炙和羊枣哪一样更好吃?」孟子回答他说:「当然是羊枣。」公孙丑说:「为什麼曾参要吃脍炙,卻不吃羊枣呢?」孟子说:「天下的人都爱吃脍炙,但是曾哲卻最爱吃羊枣,这是他独特的地方。这就和人们的姓和名是一样的,姓有相同,但名卻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人们才忌讳叫名字,不忌讳叫姓。」听完孟子的话以后,公孙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现在「脍炙人口」多用来形容优美的文章或者语句,朗朗上口,流传甚广。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