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6月04日
按日期查阅

共建“一带一路”为印尼青年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4月28日,印尼学生在山西平陆参加足球赛后合影。
1 月24 日,余思俊(左一)在山西平陆铝厂的操作间记笔记。

   新华社太原6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解园
  早上8点,在山西省平陆县的一家铝厂内,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余思俊开始了新一天的实习。几个月后,他将带着在中国学到的氧化铝生产相关知识和经验,回到西加里曼丹省吉打邦县的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锦江园区),以一名基层管理员的身份开启职业生涯。
  近年来,中国和印尼在经济、人文交流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共建“一带一路”,让越来越多像余思俊一样的年轻人投身到相关建设项目中。
  吉打邦县的海边曾是一片人迹罕至、灌木丛生的滩涂地,当地人主要靠打渔为生,年轻人则大都去爪哇岛打工谋生。随着中国与印尼合作的工业园区落地,这块曾经只能依赖原始生产方式的滨海县城迎来了生机与活力。
  今年年底,由杭州锦江集团投资的印尼-中国综合产业园区(锦江园区)即将陆续完工,园区以氧化铝制造厂为主体,同时配套电厂和港口等。
  “这块占地面积6.8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将带来超过1000个本地工作岗位,预计年纳税额达到7260亿印尼盾。我们相信,这将让吉打邦县的面貌焕然一新。”铝厂的一位中方负责人郝知音说。
  与余思俊一同来到山西平陆铝厂学习的共有 60 名印尼本科毕业生。去年,他们在印尼经历了企业组织的笔试、面试,成功从上百人中脱颖而出。一年的在华时间中,他们要学习氧化铝厂的生产操作、设备维护、中文等课程。
  “回国后我的起薪将达到600万印尼盾以上,我的父母对此感到骄傲。”余思俊说,来到中国后每天都很兴奋,工人师傅教学认真负责,确保所有内容都能学会,日常生活也很方便,企业每周都会带他们出去采购、散心,“企业还专门开辟了清真餐区,这让我们感觉很贴心。”
  经过半年的生活,这批学生已经基本融入了当地。一个多月前,当地举办了“黄河金三角杯”县域八人制足球赛,这批爱踢足球的孩子们受邀参赛。“能够在另外一个国家参加足球比赛,这种感觉非常奇妙。”踢了10年球的场上后卫邬崎臻说。
  23岁的邬崎臻对学业结束后的旅行也十分期待,“这里历史悠久,我们将在毕业后去附近的西安、洛阳等城市,领略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这将有助于我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成熟的技术、先进的经验、充足的资本带到印尼,为印尼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从电站、路桥、水坝到通信,中国与印尼合作打造了一批基建互联互通精品工程。特别是雅万高铁,它是中国与印尼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项目。
  双方在合作中充分支持彼此的国家发展愿景和目标。在去年10月两国发布的关于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方支持印尼推进“黄金印尼2045”愿景建设。这意味着未来两国将继续开展长期、务实的全方位、深层次战略协作。
  “我们亲眼看到,双方的合作已经带来了切实的成绩,这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希望两国进一步深化合作,让更多人获得机遇、享受红利。”27岁的余思俊说。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