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5月27日
按日期查阅

追念余长秀乡贤落地生根的故事

余孔琳

  虽然余长秀乡贤2020年5月22日因治疗无效而与世长辞。但他的精神,为公益事业的贡献,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建一所孔子学校是不容易的事、而且也包括印华百家姓协会、福清公会、孔教基金会、普华基金会,成立了孔教尽孝三语小学、印尼孔教大学等。
  五年时间花了三万兆,出资又出力,他的付出可想而知。人们常说,买车容易,护车难。
  的确是如此,如我于1984年在陈嘉庚先生感动下,独建一所以家父命名的“余德梅楼”,正值80年代时期,远近乡贤,赞口不绝,后经过两次出资维护,听说将要倒塌折除。现在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余长秀乡贤是作化装品生意的,想不到有家国情怀,建一所普禾加多高级学校非常难得。人生只想落叶归根,而他一生是落地生根。目的为印尼人民作贡献,而社会评价极高。
  弘扬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他的人生,历尽坎坷,尤其是1965年九卅事件,后1998年爆发排华事件,一所高等学府需经当地政府同意,以及需要军区司令与回教团体长老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他家乡是港头镇,芦华村人,他为福清市龙高半岛贡献爱心。这里是一片芦苇遍布,称白石芦华村,居民约有7000多人。
  他这次生病去了新加坡治疗,但不见好转。最后挽救无效。余长秀与世长辞。享年76岁。
  他的家庭失去支柱,也是社会一大损失。于国于民,都是损失。他组织成立联合普市团体、融入社会活动。目的为普市建一所高等学府,为提高人民教育而奋斗,促进普市繁荣大放光彩。
  祖国好,则侨胞好。中印尼关系不断深化,也给予广大侨胞在印尼创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希望大家把新侨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弘扬中华精神,不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中印尼合作,以构建中印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新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对美好未来期待,一起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祝大家阖家欢乐,万事皆美好。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