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3年11月14日
按日期查阅

保卫祖国的战士

迪迪·瓜尔塔纳达(DIDIKWARTANADA)
  海军科研参谋人员:(后排右)罗伯特·林·布迪安塔拉(DIPL.ING.ROBERT LIEM BUDIANTARA),(前排左)李基祥海军上尉(KAPTEN IR.SAMRI LEMAN(LIE KIESIANG)),(前排右)陈绵祥海军上尉(KAPTEN IR GHANDA WINATA(TAN BIAN SIANG))

  在日常生活中,华人和军人经常被视为两个彼此分开的实体。这种说法经常出现在民间的传说中,它说华人不敢打仗。即使在今天,当大众媒体展出具有华族背景的士兵或军官的身影时,许多人仍会惊讶。
  历史背景
  18世纪,爪哇人包括爪哇国王,总是蔑视华人。在荷兰记载中,当马打兰王国苏苏胡南·巴古布瓦纳二世(SusuhunanPakubuwanaII)得知华人居然敢攻打巴达维亚(1740年)时,他甚是害怕,因为在爪哇,大家都认为“华人被视作女性一样,很懦弱,只适合做生意或当收费站的收费员”(Nagtegaal,1996:221)。
  他们对华人有个刻板印象,即“胆小鬼”,华人不敢拿起武器上前线打仗——这显然是仍然通过口头流传到20世纪。一位来自东爪哇的传奇政治人物,鲁斯兰·阿卜杜甘尼(RoeslanAbdulgani)说道,小时候,母亲用爪哇语演唱道德教义的歌给他听,歌词写道:
  用稻草绑着冰块
  光头的华人不敢打仗
  一位资深艺术观察家,少年时期在东爪哇罗戈占卑(Rogojampi)观看的卢德鲁克(Ludruk)表演中听过这首歌,那时是20世纪60年代(2013年7月18日与AgusDermawan,通过电子邮件获得该信息)。请注意,在20世纪60年代,这首歌仍有人传唱,令这首歌在爪哇人社群中重新流传开来。
  通过这些民间传说复制的刻板印象没有历史基础。相反,历史数据和记录提供的是与事实相反的信息。其实华人已经掌握了军事科学,包括武术和军事技术(枪支、大炮等等)。
  17世纪上半叶,华人已经在军事和技术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当马打兰(Mataram)部队于1636年袭击吉里(Giri)时,苏南·吉里(SunanGiri)在恩德拉塞纳(Endrasena)的指挥下得到250名华人射手的帮助。安东尼奥·赫德(AntonioHurdt)对谏义里(Kediri)的最终包围并成功俘获了敌军。其中一位是华人司令员,他与特鲁纳贾亚人(Trunajaya)并肩作战,负责处理枪支。华人除了在经济生活、贸易、政府中发挥作用外,在军事领域也起积极作用。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武术专家,例如印尼拳术(Pencak)、迪比(Thipie)游戏、何时及如何使用棍子。关于此事,我们查阅许多参考文献,文献中记载了华人与爪哇岛北海岸县长们之间的冲突(1691-1693年)当中已有熟练战斗华人的身影(Kasdi, 2003:306-307; Carey, 2008:32)。
  华人重要的军事行动是他们与爪哇军队结盟,于1740-1743年对抗东印度公司(Kongsi Dagang Hindia Timur,简称VOC),也就是被称为“华人抗争”(GegerPacinan)事件。战争的根源系174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对华人的屠杀,这令荷兰东印度公司徒增许多麻烦。幸存的华人逃往东部,与同样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政策不满的爪哇人(马打兰王国)结盟。苏苏胡南·巴古布瓦纳二世(SusuhunanPakubuwana II)一开始是站在反对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一方,但后来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结盟。事实证明,华人——爪哇联盟能够击溃卡尔塔苏拉(Kartasura)的巴古布瓦纳二世王宫,并任命玛斯·伽兰迪(MasGarendi)为国王,即苏南·库宁(SunanKuning)。荷兰历史学家诺尔鼎(Noorduyn)(1987:271)说得很对:1740年是“爪哇大部分地区一系列长期战争的开始”。(详情参见本部分的《关于华人抗争的编年史叙述》)。
  到了21世纪,人们认为印尼华人与军事界分离的看法仍然很强烈,如下所述:
  历史上,印尼国军和华族的关系确实不太好。九三零事件后,华人被怀疑是共产中国派来的代理人,于是他们就不得不经历与其他前印尼共产党干部相同的命运。区别在于,特别是对华人而言,这种共产主义偏见与种族偏见是一致的。而华人,不论他们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还是信奉伊斯兰教,都必须放弃他们本身的文化。
  这种歧视蔓延到印尼国军招募中。据说,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华人被招入军事学院(AkademiMiliter)就读。如果在军队里当医生或工程师,这是有可能的。不知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到何时(Saragih,2012,斜体部分来自笔者)。
  上面的摘录似乎不明白那些在印尼国军具有医学背景的人“确实存在”,并且为数不少,并非“可能有”。2013年12月有报道称,印尼国军司令穆尔多科(JenderalMoeldoko)将军任命一位具有华人血统的一星将官担任印尼国军健康中心(PusatKesehatan)主任。
  这篇简短的文章描述华人青年们参与保护祖国的活动。几名华人青年通过层层艰难的选拔进入国家军事学院、海军军事学院、空军军事学院学习。他们当中一些人拥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并成为印尼国军高级军官。本文还特别介绍他们在军队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
  海军
  比起其它军种,华族在印尼共和国海军建军初期就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印尼海军 有 李 约 翰(John Lie)(1911-1988年)的身影。甚至后来,现代战舰也以这位国家英雄的名字来命名。
  1946年6月的某一天,印尼共和国海军总参谋长M.巴尔迪海军上将(KepalaStafUmum ALRILaksamanaIIIM.Pardi)接见一位名叫李约翰(即约翰·李请泉,JohnLieTjengTjoan)的年轻的客人。李约翰一听到苏加诺和哈达宣布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这位正在中东航行的船员就希望能马上回国。返国后他立即申请加入新成立的印尼共和国海军。于是M.巴尔迪(M.Pardi)和李约翰之间有如下的对话:
  “李约翰,你加入海军,希望得到什么级别的军衔?因为你的经验很丰富。”
  李约翰答道:“我不是为军衔而来,我来这里是为了在海上作战,因为这我拥有的是一般海上的经验和知识。”
  接着,通过萨赫兰海军上尉(KaptenSaheran),李约翰获得了成为印尼海军一员的决定书,同时被任命为三级军衔。那时军衔被称为“三等海员”(MatroosDerdeKlas)。尽管只是三级军衔的海员,但那里许多军官向李约翰讨教各种海事知识。
  对于李约翰来说,军衔级别不是他特别关心的问题。像革命开始时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的其他年轻印尼人一样,他们都有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捐献的精神。约翰·寇斯特(JohnCoast),一位在革命时期就认识李约翰的英国人这样评价:“他是一位爱国的印尼人,按族群成分他是一名华人,按宗教信仰来看他是一名基督教徒,但是李约翰是最后一位而且是最勇敢的日惹(读作: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独立舰队的舰长。
  按照纳苏蒂安(A.H.Nasution)(1988)大将军的观察,李约翰的成就“在印尼海军里无人能比”,是“在共和国的生存面临最严重的危机时的舰队司令”;他参与平定“南马鲁古共和国”(RepublikMaluku Selatan,简称RMS)叛乱的行动,“印尼共和国革命政府”(PemerintahanRevolusionerRepublikIndonesia,简称PRRI)叛乱行动以及“全面人民斗争”(Perdjuangan Rakyat Semesta, Permesta)叛乱行动(见Resume Pendapat,2009)。通过这些行动,人们认为李约翰捍卫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完整性。李约翰逝世后被安葬在雅加达卡里巴塔英雄墓园(Taman MakamPahlawan,简称TMP)。为了表彰李约翰的功绩,2009年印尼政府授予他“国家英雄”称号。五年后,KRI战舰命名为“358李约翰战舰”(KRIJohn Lie358)(详情见本部分的《李约翰》)。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几位年轻的华人跟随李约翰(JohnLie)的脚步,从印尼海军 学 院(Akademi Angkatan Laut)毕业,成为军官。包括陈科栋(Ch.TanKoTung)(1960年)、陈彦(TanJan)(1961年)、郑甘兴(YopieTheKanHien)(1965年)、郑德良(TheTikLiang,印尼文名Pratiknotedjo,1965年)和陈友山(Tan Jou San,印尼文名Jus Kristanto,1966年)。还有一位印尼海军飞行员叫洪安敦(AntonAng)(Santosa, 2014:204-205)。20世纪70年代,在海军陆战队中也有一位华人军官。在东帝汶的军事行动中,“这位军官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在每次战斗中都勇往直前……但很可惜,这位军官在一次近距离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了,”一位认识李约翰的前海军参谋长贝纳·庚·宋达[KSAL Laksamana(Purn.)BernadKentSondakh]这样回忆道。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三册)》。本篇未完待续)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