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3年05月05日 第2023-05-05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红色自行车的回忆

雅加达:苏歌

  红色的自行车,承载着永不褪色的记忆;坚强的自行车,承载着我逐渐衰老的身躯,却仍鼓动着我对故乡的怀念,对前程的信念。
  ——题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祖父结束了从日据时代就开办的中药铺,那些炮制药材工具如碾槽、黄铜捣药盅、大药剪等,还有百子柜药箱、药材都半送半卖清仓了。
  迁来雅加达后,祖父母由我与妻子负责陪伴终老,弟弟则照顾双亲。几年前母亲才搬到小妹那里养老,两年前父亲因急性前列腺肿大住院动了两次大手术,庞杂的医疗费幸亏有政府医保津贴,医治了一年多,虽未完全康复,但日常生活、行走还不成问题。疫情期间,不能到医院复诊,只好遵照医嘱,每月按医生开过的药方自费买药来继续服用。
  常听祖父开导:“早餐是金”,早餐吃粥已是我多年的习惯,粥是用五谷米熬的,隔三差五会轮番加一些少量的枸杞子、莲子、芡实、山药、山楂、红枣等。欣闻中国传承千年的经典古方在防治瘟疫中取得不错的成效,故在本地瘟疫肆虐期间,也加上防风、干姜、白术、茯苓、黄芪、甘草等中草药,不敢奢望能百毒不侵,但希望能提升正气、增强免疫力、起到防控病毒的作用。
  瘟疫暴发之前,老爸每天早上会在女看护陪同下在村里散步,最后转到舍下串门,逗逗小曾孙女,唠嗑一下,顺便也把粥拎回去当早餐。而在疫情期间老爸不出门,我每天清晨都踩着红色的自行车,带着熬好的粥,送去相隔几条巷子的弟弟家里。
  疫情过后,不料老爸宅家太久,双脚无力行走,也有了痴呆的迹象,不能再像往常一样出门遛弯了。
  昨天,我又踩着红色的自行车去送早餐,踩着、踩着,迎着沁人的晨风,突然感觉好像是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空阔清寂、辗转难忘的故乡街道上。
  我的故乡宁岳是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廖省英得其利上游河畔的一个小县城,一条宽百余米,由西向东的河从中流过,把它分隔成两部分,北边是村舍、果园、橡胶林;南岸是住宅、闹市、码头、商业区。昔日,黄昏时分,我和少年玩伴们经常一起踩着自行车,在城里仅有的几条大街上转数圈,枯水期间还能看到河湾的黄沙滩,树木葱茏、凉风吹袭,留下了几许欢乐时光。
  1966年华校被封闭时念初中一,迫不得已转入印尼小学降级由五年级读起。升上高中之后,踩着红色的自行车上学、回家。在这三年平庸、刻板而有些躁动的校园生活中,却也留下了几段不一般的经历,例如:参加同学组织的乐队到外埠演出;协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西苏门答腊省会巴东、廖省省会北干的学校观摩交流;还有在毕业考试时用“飞信传书法”把答案掷给后座的同学,助数理化较差的同学一臂之力。
  高中毕业后因籍贯问题不能升大学,离开故乡到雅加达寻找出路,不久后,那辆红色的自行车也随着货轮来到我寄宿的地方。我踩着它穿大街过小巷,经过一年左右的寻职、碰壁和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幸被一家合板木业公司所录用,孰料竟然是“从一而终”,从1976年2月开始上班,一直做到2015年4月底退休为止。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走过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坑坑洼洼,十分庆幸的是,这辆红色的自行车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了,但它还在,依然宝刀未老,还能与我一起驰骋,面对坎坷,越过雾霾,走向未来……
  今晨,我又踩着那红色的自行车送早餐,蓝天如洗,清凉的微风吹拂脸上,和煦的朝阳直射身上,感觉身心舒泰。一路上,又想起故乡的滔滔流水,故居的温馨点滴,每天早上先祖父开门营业时,他摇晃算盘和敲打黄铜捣药盅的瘦长身影,那哔哩啪啦和嘹亮清脆之声仿佛又在耳边回荡……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