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3年03月03日 第2023-03-03期 >> 第A3版:综合新闻
按日期查阅

迪拜犹如一本教科书

沙漠中打造的“奇迹城市”
各大免费博物馆
各种“混合泥”的开胃菜
本文作者在迪拜沙漠

  终于有时间好好静下来写一些关于迪拜行程的感受,由于和行程出发前朋友说“仅是“一个土豪的阿联酋”相比,与现实中的目睹和感受形成太强烈的反差,因此一直在寻找提笔入口的“感觉点”。”作为全球商业和未来经济的枢纽,抬头仰视一排排的摩天大楼和正在建盖的楼房,迪拜利用其自身的天际线和空中轮廓在短时间内向全世界呈现了世界无数个“第一”:首家3D打印办公楼、精赞至极的人工岛、世界唯一一家七星级酒店、室内水族馆、滑雪的购物中心、跳伞及全世界最昂贵的赛马等,难以置信20多年前几乎仅为一片沙漠。
  一下飞机,满眼所及的色彩就是黑和白,当然伊斯兰教作为中东地区普遍的宗教信仰也是众人皆知,但其实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则是我刚乘机出发的国家—印尼。男士妇女从头到脚穿着长袍拖至地面,使得我穿着刚过膝的长裙都感觉都有些不自在;还好行李箱中备着几条长裙,迪拜2月初也正逢白天平均温度仅20-24度,晚上还嗖嗖凉的“冬季”,赶紧掏出来换上挡风保暖。
  一放下行李,就赶忙跑到酒店旁的咖啡店点了一杯“阿拉伯咖啡”。所谓的“阿拉伯”本地咖啡,通常会在黄铜制作的专用壶中,放入咖啡粉、桂皮碎片、小豆蔻籽,然后倒入热水煮制,煮沸之后无需过滤可直接饮用的黑咖啡。听当地服务员在旁补充道,如果家中来有重要的贵宾,往往加几滴昂贵的藏红花油来提升口感,并表示尊敬;有时候如要加奶,就用骆驼奶来代替,因为骆驼奶比普通牛奶含有更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因为母骆驼不像奶牛那样配合挤奶工作,她必须嗅到幼骆驼的气味,才会分泌乳汁。此外,骆驼奶的生产者大多数是游牧民,他们无法携带消毒及保鲜设备,因此哪怕在中东地区也并非在每个超市中都可买到,而且价格往往比普通牛奶贵4-6倍。我迫不及待地尝试了一口原味的“阿拉伯咖啡”,可能由于非咖啡机萃取,口感很是平淡,尤其是我刚经过一夜长途飞行需要喝3杯才可缓神,但小碟中如“咖啡伴侣”的椰枣,并非小饼干的配食,高糖分的刺激稍微打消了一丝睡意。呼吸着从香炉中弥漫出令人难以琢磨的混合香味:有似淡淡芬芳的玫瑰清爽、温暖木质调的沉香,但又似掺杂着性感麝香及肉桂的辛辣。这些香气来自bukhoor,即加有各类香气的木屑片,虽说此均匀散发的“天然香气”相比香水喷雾来说更为廉价,但在中东皇室宫殿中每日往往焚烧约几万美元的几吨碳木屑,可见皇室贵族们的呼吸道对屑片香气的严重依赖。随性点了一份坚果盘,混有来自伊朗的腰果开心果、中亚地区的杏仁核桃、榛子等及在印尼不常见的松子、碧根果和夏威夷果,混合坚果可为是中东餐桌的必备零食,也极大满足了我在印尼“坚果盘仅为花生”的常态。
  提到迪拜的主流饮食,其实大部分受主要常住印度人的影响。在迪拜300万人口当中,印度人超过了40%,可谓是迪拜人口最多的群体,也是全球印度移民最多的国家;其次是巴基斯坦、菲律宾和东欧、地中海地区一些人群。走在街头,时不时可闻到咖喱的飘香,但毕竟老远飞过来的我,还是对地中海偏素食又清淡的美食情有独钟,因此连着三天吃着各种“混合泥”的前菜。起初,出于好奇心各类泥统统点一遍,番茄泥、茄子泥、鹰嘴豆泥、橄榄松子泥等,用欧芹装饰着,配着扁平刚出炉的面包,沾着浓郁的橄榄油,每次短时间就扫盘,清光之后也无需再点主食了。现在想想也蛮怀念那些味道。由于菲律宾人普遍英文较好,因此从事服务行业的较多,永远是用温柔暖心的语调“Madam、Mandam(女士)”声声地称呼,温柔谦卑的服务态度无不时地拉近了对这个酋长国的亲近。
  在迪拜发展早期,石油的确是其经济命脉,但鲜为人知的一点是,迪拜现在石油早就被抽得所剩无几了,大部分石油所都来自邻酋阿布扎比。因此,迪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先见之明,自知有着海湾地势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业,在中转贸易中大获巨润,后又推出一系列极端优惠政策来吸引全球投资,极大促进了迪拜金融业的发展。此外,迪拜又深知一个城市如能获得世界上较高的知名度,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一定要足!因此,几乎90%遍地的免费博物馆、最大化在沙漠中感受原著人的生活、在老城河流区巨资打造复古“交易市场”售卖黄金、坚果、香料、衣物等,让游客彻底地感受穆斯林最为原生态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一有空我就经常徜徉在各大清真寺、摩天大楼和沙区完美融合的大街小巷,沿着机场到人工棕榈岛的主干道上几乎每隔几米就能看到来自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建筑工人正在沙漠中大兴土木,确切地说不是“土和木”,建筑材料大部分取自湾区的礁石,并进行人工粉碎。我至今还差异大晚上风还蛮大,为什么没一粒沙子进入眼球或所谓形成“沙城暴”天气?在酒店的餐厅喝了杯红酒,尽管穆斯林居多,但迪拜政府早已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待酒精问题了,因为酒精可吸引更多的游客。就如迪拜统治者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常说道,“在迪拜,任何事物皆有可能;只要能为迪拜及人民带来财富和福利,都应当'开绿灯’”,或许这就是所谓“迪拜模式”的一个成功点吧。国际游客可直接拿护照去售酒超市不限瓶数免税购买;居民也可用当地身份证通过免费登记购买,其实和游客身份无任何区别。另外,毕竟出于对穆斯林国家最起码的尊重,大庭广众之下不可拿着酒杯在街上晃悠或在穆斯林餐厅自带畅饮;当然听几位在迪拜长居的中国友人说道,几乎中国、日本等餐厅仍是无酒不欢或可随意在家、酒店或指定餐厅尽情享受。
  短短2周行程中有太多的“触动点”,迪拜不单单以“土豪遍地、纸醉金迷,大量豪车及美女”笼统概括,因为在发展的背后,尤其是当地政府在利用原油打造一片奇迹后,继续用各种政策维持和创造“可持续的奇迹”,一定有着众多可让人学习之处。迪拜,其犹如一本教科书,值得好好研究和再次前往。 本报记者叶露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