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12月24日 第2022-12-24期 >> 第B6版:东盟文艺
按日期查阅

重相逢,话古早

吴莲珠
半个世纪后,本文作者(右一)与南大校友曾渊沧博士重相逢

  两三年前退休,轻飘飘地当闲云野鹤,重拾秃笔,开始在脸书断断续续抒写回忆录。其中一篇《忆难忘》@南大摄影学会,“发布”了我50年前充当临时摄影模特的金像奖作品,还真没想到作者眼尖的朋友竟然看见,告诉在千里之外的他:有人在脸书发布你学生时代拍的得奖作品。结果在茫茫人海中,一万八千多个日子过后,我们“重相逢”。
  “曾渊沧”这个名字,在华人世界,真的是个很“熟悉”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香港著名城市大学的退休教授;他是香港的“巴菲特股神”;他的财经演讲与论坛是铺天盖地,单看谷歌与“油管”,你就不胜负荷!他几乎什么都能讲,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既能大量的阅读又具备精确的分析能力,这般才学,造就了他在财经领域的高度。
  曾博士穷哈哈的日子从祖父一百多年前“过番”南来开始,辗转到石叻坡北京街,在一间破陋的店屋楼上,大约一千多方呎的二楼,在二战前签下的租约,很清楚写明以$26元坡币租下,租期是一百年。这是祖父留给曾家最大的“财富”,或称“遗产”。因为后来,当中医的曾父英年早逝,生活立马成为天大的问题。曾妈思前想后就义不容辞地当起二房东来,把屋子隔成几个单间分租出去,每个月收入$400多,养大八个孩子,曾母手头不算“阔绰”,日子将就凑合而过。清寒的家境,塑造了小小脑袋瓜的数学与经济学思维。
  住在店屋楼上,曾渊沧小学的日子是不准下楼去玩的。除了上学放学时得经过楼下,其余的时间全是“禁锢”在家里。为什么?大白天,楼下是咖啡店,三教九流、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所以曾妈不准孩子下楼去玩。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更不安全。不懂什么派的三六九还是二四八私会党出没,阿飞流氓三五成群,不只是污言秽语,动辄拳脚相向,火拼结果,血迹斑斑是家常,有时还闹出关天人命。
  也许从小就尝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看尽世间百态,曾渊沧特别勤奋好学。他是个怪胎,美术、摄影、数学、科学、经济、历史、哲学、写作等几乎样样都能。他说这是个大优点,也是个大缺点,太多太杂的东西在脑海里,感觉不能“精通”,所以博士之后,他把最爱的数学用在经济理论上,发明了“曾氏通道”,造就了香港股市与金融的冠盖满京华,一时成为佳话。
  聆听他的分享,细读他的投资理论,感觉他的思维极像犹太人。一个白手起家,一个懂得创造财富的学者,一个新加坡香港版的“犹太人”经济教育家,他对社会创造财富无以伦比的影响力,现在回想起来,是否应该给他获颁个什么经济学奖的?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