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2年12月17日
按日期查阅
对知识的追求

印尼汉学家:深入“一带一路”合作需要更多汉语人才

娄康
诺维·巴苏基(王小明)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十年前,当时,年轻的印尼汉学家诺维·巴苏基(NoviBasuki),中文名王小明,萌生去中国深造的想法时,他的许多亲戚都劝阻了他。巴苏基告诉《环球时报》,他的父母引用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上述格言来支持儿子的决定。
  巴苏基出生于1990年代,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华侨大学获得中文教育本科学位,并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大学获得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学位;后赴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做访问学者。现在,他选择将对中国的热爱、理解和期望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成为了印尼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该中心特别看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经济、文化和语言教育交流,即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一片开阔的土地”
  这位年轻的汉学家告诉《环球时报》,他在海拔约1200米的村庄的一个小岛上出生和长大。巴苏基声称,我村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农民,他们是印度尼西亚非常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
  巴苏基中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伊斯兰教习经院,学习古典伊斯兰教课文。在校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汉语,是在中国教师的课堂上。
  巴苏基表示,我很幸运,因为,几十年前,甚至现在,中文教师师在印度尼西亚并不常见。在那段时间里,三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和中文打交道,然后,才申请奖学金去中国留学。
  一开始巴苏基的亲戚包括他的叔叔都认为“在中国读书是件奇怪的事”;但是,在巴苏基父母的坚持下,最终做出了决定。巴苏基声称,作为一名外来者,他认为自己对这个国家最大的感悟是,中国选择了对外开放,而且“做得很好”。这是一片开阔的土地。改革开放前,中国比亚洲许多国家都贫穷,但短短40年,为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答案是改革开放。在我过去10年与不同领域人士的交流中,我看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这意味着那里的人们愿意向世界其他地方学习。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式。印尼也把握机会与国际进行合作,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印尼-中国进行合作。我相信,除了提振经济发展,也为印尼人带来了文化交流和大量工作机会。
  蓬勃发展的语言市场
  2013年,中国政府建立了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海上合作,沿着古老的海上贸易路线打造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基础设施网络。巴苏基表示,该战略与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承诺将印度尼西亚变成全球海上轴心相吻合。这两个高度契合的发展方案,非常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我们都应该为此作出积极努力。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对印尼投资26.6亿美元,在对印尼投资中排名第三,合作领域包括电子商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印度尼西亚汉学家诺维·巴苏基(王小明)
  这样的投资为当地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很多人不会注意到,这种投资也推动了印尼汉语教育市场的扩大,因为,企业需要双语人才。巴苏基表示,回过头来看,自2010年,雅加达第一所阿尔·阿兹尔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迄今为止,一共成立了6所孔子学院,开启了印尼中文教育的新范式,“中文加职业技能”,通过语言教育与合作中心和东盟中国中心的合作,被引入印尼100多所职业院校。除了教授中文外,该项目还在中国开展包括物流、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在内的产业培训。尽管并非没有挑战,但印尼的中文学习市场仍然一片光明。
  巴苏基强调说,从中国聘请师资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师资短缺的原因之一。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毕竟,“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是不可阻挡的。
  原载于英文版《环球时报》
  译者:亮剑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