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9月19日 第2022-09-19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中医和中药 (4)

李金龙(LEE KIM LEONG)

  棉兰鹅城慈善诊疗所
  惠州会馆是棉兰鹅城基金会的前身。该基金会于1984年成立和恢复活动,是专注于慈善和福利的工作为宗旨。棉兰鹅城慈善诊疗所(Klinik Sosial Kota Bangau Medan)于1986年4月21日获得北苏门答腊省政府的正式批准。这诊疗所是连接中西医治疗的社会组织。服务对象不分种族和宗教,以为普通贫困百姓服务为主。
  成立之初,医疗所仅有12名中医师和5名西医师。诊疗收费低廉,诊疗费仅须1, 000印尼盾,贫困者则有免费医疗。诊所面积300平方米,设有2间中西医疗室,一间化验室,一间会议室和接待室,以及宽阔的候诊所。
  目前,中医部主任为周金凤医师,副主任为水世元医师,还有15位中医师协助工作。西医部主任为林德海医生,共15位西医师在诊所服务。西医部设有内科、牙科、神经科、皮肤科、妇科等。此外还设有一间化验室和X光室。诊疗收费依然低廉,诊疗费只需2,000印尼盾,如属于贫苦者,只要有团体或基金会人士的同意,可免除诊疗费。
  中医教育
  华族在印尼移居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中医药在早期的发展始终非常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原因在于华族移民中的中医药人士,硕果仅存者不多。中医中药能够传下来,主要是靠”父传子”或“师带徒”的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中医药学科发展迅速。这使得许多在印尼的华人对中医药产生学习兴趣。他们通过香港和澳门进入中国,访问多个省份的医疗机构。他们参加了短期培训,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回到印尼后,他们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他们当中一部分人通过厦门大学海外函授课程的学习,成为中医师。
  厦门大学在印尼开展的学习项目掀起学习中医的热潮。
  厦门大学海外函授课程
  1959年,厦门大学海外函授课程(后改为厦大海外教育学院)通过印尼雅加达华侨总会招考中医内科及针灸科函授班学生,旨在培养中医人才,提高中医素质,以便为当地人民服务。此消息马上吸引了来自印尼各地共104人的兴趣。课程结束后,有部分来到厦门大学的进修生参加了考试和临床实践。
  此处不能不提游绍宽老中医,他是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第一批进修生。他的医术精湛,名扬印尼。从苏加诺总统至总统夫人亭·苏哈托(TienSoeharto)也曾请他治病。他于1989年逝世。
  1965年的“九三零事件”导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活动停滞。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批来自雅加达、棉兰、泗水及北干峇鲁的女青年,前往新加坡报读成立于1953年的新加坡中医学院,这些女青年均参与严格的课程和训练。她们获得毕业证书后回到家乡,大多数开办诊所。她们当中有雅加达的张桂枝和庄爱真、泗水的张赛英和黄婉珍、占碑的吴少娜和棉兰的张美燕和叶玉莲。
  1980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重新招生直到1993年。1950年至1993年,共有428名的华人学生报名攻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中医课程。后来,他们通过经营中医事业并培养学徒,成为印尼中医药和中医发展的主力。
  他们大多数在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毕业后成为主治医师。他们开设中医诊所并提供医疗服务,其服务对象不仅有华人同胞,也包括其他族裔。他们也把专业知识传授给中医学徒,学徒遍布印尼多个地区。
  中医师开班授业
  由于在印尼没有正规的中医学院,一些知名的中医师便开班收徒来传授中医药医术。其中最著名有6人,简介如下:
  1、杨渊源医师,他于1959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海外函授课程的针灸科。后来他赴厦门大学完成针灸临床实习课程,亦师从厦门医院的针灸和气功专家陈应龙老中医。1962年,当一批中国大夫来到雅加达为苏加诺总统治病时,他把握住这次机会向其中一位针灸医师杨甲三(YangJia San)医师学习针灸。同年,他回到泗水创办广肇医疗所并广收门徒,直到1982年。这20年间,印尼各地有近100名学徒来到泗水向他学习医术。杨渊源可被称为印尼近代针灸的先驱者。
  2、廖益修医师。他本来是祖传中医师。1959年他在厦门大学海外函授课程进修学习中医内科。他擅长针灸疗法和中医理论,为印尼中医同仁所敬仰。数十年来,他传授中医内科和中药学知识,课程为期三年,学员经考试及格后,获颁毕业证书。这些学员已遍布在印尼各地。
  3、黄延章医师。他在印尼中医界很有名。慕名向他学医者很多,包括印尼著名的骨伤科专家曾大勇(ZengDa Yong)医师和张远猷(Zhang YuanYou)医师。
  4、曾凯医师。他是第一批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的毕业生。他在雅加达传播针灸医术至今已有数十年,学徒遍布印尼各地。
  5、郭怀乡医师。他是印尼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传授中医药学术已有数十年,学生众多。
  6、赖远秋医师。他在雅加达印尼退伍军团福利部传授中医药和针灸术。行医经验有三十多年,桃李遍及印尼各地。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三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