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2年07月21日
按日期查阅

浓情端午

陈钟桂彩

  一想到端午节将要来临,心里不免腾起一股暖意,想念着儿时在乡下过节的那些美好的回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农历的五月初五,这是个悲壮的祭日。长期以来,都是在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状态下而度过的。悬艾叶,喝雄黄酒,就成了顺天应时的传统习俗。而吃粽子,赛龙舟,则带有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然而,自我出生,已经过了二十个农历五月初五,在关于端午的记忆里,我未曾尝过雄黄酒,对艾草与菖蒲也很陌生,只是通过电视荧幕见过赛龙舟的壮观景象,或在庙里参拜过钟馗。
  虽然端午节名义上是只有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可对于亲手包粽子的乡下家庭来说,这个节日足足半个月有余:从想起端午节将近的那天开始,直到冰橱里的最后一颗粽子消失的那天结束。对于我而言,从开头惦念粽子,到味觉上意犹未尽,端午节得有两个月有余吧!说到自家的粽子,那得说起包粽子的人,她便是我的外婆。
  我们家的粽子可是邻里、亲戚、朋友“一粽难求”的美味。即便是小姨身在海外的朋友,在这个疫情严峻的时刻仍旧会惦记着我家的粽子,为此在他们认为的“端午节”那天拨来一通电话,表达对粽子的想念。可惜,那时已是农历六月初五,只得告知他明年请早。
  我家的粽子是外婆之前跟邻居学来的手艺。外婆每逢端午节便以粽子寄意的习惯,并将一颗颗亲手制作的粽子送到亲戚、邻里与朋友家。可是要知道即便粽子二字的笔画不多,制作粽子的工序却很烦琐。问起外婆时,她也忍不住直呼“麻烦!”,这些工艺的繁杂从选料、备料、裹粽、烹煮便可窥一斑。若要更贴切地形容,端午节前那段时间,厨房里便都是急促的“咔、咔”声,木屐在石灰地板上敲响了端午的前奏,乐声里是认真、期待、急切,不免还会闪过一丝烦躁并夹杂着节日的喜悦。
  精心备料完成,糯米浸泡过夜后,与三层肉、栗子、香菇、虾米和干贝掺入黑酱油、蚝油、五香粉等在锅里炒过一遍调味。这时的家里总是弥漫着粽子的香气,它们满满地从厨房溢出来。当我们向厨房里探头时,外婆也总会让我们尝尝咸淡。那时上小学的我便会如同接了重大的使命,嚼着硬邦邦的糯米试味,再认真地给出“咸了”“不咸”的答复,心里更有要对这大锅的糯米负责的决心。
  当然,在这一天,每家每户还要在门前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可以治病,驱赶蚊虫,提神醒脑。在端午这天,我们全家都要大扫除,把艾叶插在门楣上,艾叶代表招百福,可以使家人身体健健康康。
  端午前夕,一串串粽子钩在老木桩上,不时晃动。外婆把粽子放进锅里,一串串粽子在锅里嬉戏打闹,粽香溢出家里,溢向邻里,溢满每个我们爱的人的心房。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