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2年07月20日
按日期查阅

文字穿梭时空,写作搭建桥梁

2022年印尼西加写作培训班顺利结业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邵宜致辞
写作班教师李丹丹
写作班教师康婵媛
学员代表 温燕妮 发言
印尼坤甸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创始人陈慧珍致辞
结业典礼现场
线上合影留念

  【本报讯】7月17日下午,由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主办、印尼坤甸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协办的“印尼西加写作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顺利举行。典礼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会场形式,对为期四个月的培训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邵宜,副院长杨万兵,汉语系系主任王衍军,印尼西加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副主席、印尼坤甸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创始人陈慧珍,院长陈财财,写作班任课教师李丹丹、康婵媛,以及培训班学员欢聚一堂、共庆结业。典礼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系副系主任林奕高主持。
  典礼伊始,大家一起观看了本次培训班的结业视频,回顾了这四个多月的辛勤付出以及满满的收获。
  接着,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邵宜致辞。他指出,培训班从开始策划到最后落地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基于陈慧珍老师对华文教育的执着与热心,对华文教学问题把握的精准;另一方面基于华文学院对线上培训以及单一写作技能教学的尝试,意义重大。为保证培训质量,写作班还限定了人数,最后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所取得的经验也值得在其它国家和地区推广。邵宜还衷心地感谢陈慧珍老师、陈财财院长强有力的组织,写作班教师团队的悉心教导,以及印尼《国际日报》给予学员作品见报的机会,并祝愿共同希望语言学院越办越好,期待双方在更多领域有更深入的合作。
  紧接着,陈慧珍作为印尼坤甸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创始人、写作班的发起人致辞。她表达了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支持华文教育工作、支持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发展的谢意,指出与华文学院合作开展华文教学项目是她多年来的梦想。自己作为学员,在此次培训中也获益匪浅,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写作的理论知识,还意外地挖掘到印尼西加很多年轻且具有潜力的写作爱好者。她认为,学习一门语言 需要达到写作的高度才算真正掌握,华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爱上写作,未来推动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重任落在年轻教师的身上。
  随后,李丹丹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尽管李老师是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基础写作Ⅰ”的负责人,教授写作课程经验丰富,但她坦言此次培训比平时上课难度更大、压力也更大。因为授课对象并非零基础的学生,也并非国内偏重学术科研的研究生,而是具有一定华文写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海外教师。且此次写作培训作为初探,不同于华文学院以往面向海外华文教师举行的正音班、教学法或中华文化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此次写作班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也是应印尼西加学员老师们的需求从无到有定制的。她还表达了对发起此次培训的共同希望语言学院教师、关心培训班的华文学院领导、辛勤工作的任课老师和助教、刻苦学习的全体学员的谢意以及对华文教育前辈陈慧珍、黄思渊等人的敬意。特别感谢印尼《国际日报》专门为写作班开设了《华园新苗》栏目,发表学员优秀习作,让学员们能体验作为一名写作者追求的完整写作过程,即从自己写作、老师批改、自己再改、出版发表的过程。
  最后,温燕妮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很荣幸参加此次写作培训,自己身为一名教授写作的海外华文教师,通过此次学习得到了很大启发,在更新了写作知识的同时,更加了解华文写作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并呼吁大家一起努力把华文教育做得更好。
  结业典礼上,杨万兵、王衍军分别宣读了本次写作培训班的“结业学员”名单和“优秀学员”名单。最后,线上及线下与会嘉宾合影留念,为本次培训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会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领导与共同希望语言学院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共同探讨了后续招生、开设新的课程等其他合作的可能性。撰稿人:许越、林奕高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