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2年04月16日
按日期查阅

武术为融合的媒介——苏班迪·古苏玛(丘怡平)(5)

J·安多(J. ANTO)
2014年亚运会的金牌得主茱薇塔·妮莎

  融合的媒介在印尼,每当谈到武术,人们总是会有这样的成见,认为武术是华人专属的运动。因此,古苏玛武术基金会武馆的作用,不仅是培养优秀武术运动员的“摇篮”,还是促进不同种族和宗教的运动员们融合的媒介。
  尽管武术起源于中国,然而在古苏玛武术基金会武馆,并不是只有华人子弟才有兴趣学习武术。这个现象在散手项目上尤为明显,大多数散手运动员都来自马达族。在套路项目中,也有不少优秀的非华裔运动员,比如黛西·英德莉·阿斯杜蒂。2012年,她在北干巴鲁(Pekanbaru)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了南拳项目的金牌,如今在武馆担任助理教练。
  黛西(Dessy)来自爪哇。2002年,当她到武馆报名的时候,只有11岁。起初,她很担心那些肤色白净、眼睛细长、长着东方面孔的同龄学员会孤立自己。何况,她也听不懂她们说的话。然而,当她与这些同届小伙伴们有了接触后,之前的担忧就烟消云散了。一次训练结束后,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学员走到她身边,带着甜美的笑容,向她伸出了友谊之手。这个孩子就是郭丽娟,她伸出去的双手得到了黛西的热情回应。从此,友谊之花在她们两人之间悄然绽放。
  由于是同届学员,黛西与郭丽娟去其他城市参加比赛时经常住同一个房间。2012年参加北干巴鲁全国运动会时,黛西除了学习武术,还利用崭新的社交环境学习闽南语和汉语。当然,也学习其他族群的文化。幸运的是,郭丽娟也乐于和她分享各种相关知识。如今,黛西不仅与郭丽娟成为好友,也与古苏玛武术基金会武馆的其他武术运动员相处融洽。
  对于黛西来说,她可以通过掌握闽南语和汉语,学习其他族群的文化,也因此可以和来自中国的教练进行交流,还能理解中文版的武术学习视频和书籍。而对于郭丽娟来说,和黛西的友谊为她打开了一扇大门,让她有机会了解华人文化之外的爪哇文化和其他族群文化。她与黛西之间的友谊,也让诸如华人不愿意与其他族群融合的偏见不攻自破。
  今年十七岁的茱薇塔·妮莎与黛西有着不同的经历(wawancara,14 Juli 2013)。在棉兰市穆罕穆迪亚第十七小学(SD Muhammadiyah XVII Medan)读书期间,她曾接触过印尼拳(Pencak Silat)。后来,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她又学习了体操。然而,她却进步甚微,其中主要原因是北苏门答腊的体操设施还不够充足。一日,当她看到一些武术运动员正在古苏玛武术基金会武馆练武时,马上被他们的优美动作吸引住了。于是,也是在她教练的建议之下,她决定转而学习南拳、南刀和南棍。
  起初,当她看到武馆内只有少数非华族的同届学员时,妮莎和黛西一样担心。由于语言障碍的问题,她选择与马达族、马来族和爪哇族的学员交往,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打破了这种族群隔阂。在一次训练结束后,妮莎在等待父母前来接她,但她的父母却迟迟没有出现,最后馆内只剩下了她和卡特里娜(Chatrina)。因为馆里只有两个人,所以她们便聊起天来,最后成了好朋友。从那以后,妮莎便开始认真学习闽南语和汉语。如今,她已是棉兰乌达玛(Utama)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了。虽然还不算精通,但她已经可以听得懂一些闽南语对话了。
  妮莎是2012年廖省第十八届全国运动会的银牌得主、2013年5月底廖省全国武术锦标赛的金牌得主、2013年文莱东南亚运动会的铜牌得主和2014年韩国亚运会的银牌得主。
  苏班迪表示,为了学好武术,一个武术运动员必须要了解和学习汉语。因为武术是保留至今的中华文化遗产,包涵了许多关于品德与生活的人生哲学。
  虽然如此,在对运动员和裁判员进行选拔和培训的时候,苏班迪和古苏玛武术基金会武馆自始自终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他要表明,武术并非华人专属的运动。虽然在比赛的时候,散手运动员们所穿着的服装和使用的剑、棍和矛等道具都具有东方特色,但那也仅仅是一种国际上约定俗成的规定而已。同样,泗水的五龙武馆(Sasana Wushu Lima Naga)也体现了族群平等的理念。更有甚者,那里的运动员多数都是爪哇和马都拉人。
  古苏玛武术基金会武馆的故事表明,作为多元文化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拥有学习其他族群文化的机会,甚至可以从中“受益”。这里的“受益”更多是指所获得的成绩或成就。苏班迪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运动员的成绩与族群毫无关联。一名运动员,如果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要比对手技高一筹或几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训练和在训练中做到自律。
  印尼开创和推广武术伊始,“印尼武术之父”马尼拉就强调说,武术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本质上是属于世界的。武术没有排他性,也不存在族群界限,是向所有想学习武术的印尼人敞开的。他一直反复强调这个观点,希望有志学习武术的人不要怀有狭隘的想法。
  苏班迪和他的古苏玛武术基金会武馆,已经印证了马尼拉的上述观点。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未完待续)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