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2月11日 第2022-02-11期 >> 第B7版:世界文化之窗
按日期查阅

沉思(美国)

冰糖葫芦的记忆

  今天一早,海外群里来自墨尔本的一个大哥发出一张诱人的图片,一串又大又红的正宗冰糖葫芦,瞬间炸群。来自全球各地的群友打出实名羡慕的字样。冰糖葫芦印在心里最深的记忆,在浓浓的乡愁里毫无预兆地释放出来。
  冰糖葫芦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天津的街面称冰糖葫芦为糖礅;山东青岛和安徽凤阳称其作糖球,闽南话又称其为李仔攕、鸟梨仔膏、鸟梨仔糖(“鸟梨仔”)。
  出国的这些年,最想念的除了父母家人之外,就是那铭刻于骨髓、家乡食物的味道。糖葫芦,大街小巷最寻常的零嘴。天寒地冻之时,走街串巷的拨浪鼓一响,一声声悠扬婉转的“冰糖葫芦啊,冰糖葫芦”,当当当……惊走了光秃秃的树上辛勤觅食的麻雀,引来了一群群裹得像小粽子一样的孩子。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冲出温暖的家,三五成群地跑向街上视觉最高点。新鲜的麦秸密密匝匝的捆绑于一根大长杆子上,一串串冰糖葫芦在冬日暖阳映射下耀武扬威。拿着杆子的或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大棉帽子紧紧的箍在头上,自家手艺的蓝色大棉袄、大棉裤,踢踢踏踏的大棉鞋,顶着风,冒着寒,一看到孩子们围过来,将缩在手套里粗糙大手伸出来,一手钱,一手冰糖葫芦。抱着一串冰糖葫芦的小伙伴不会一口就咬下山楂,而是先用粉嫩的小舌头舔舐最顶上那层脆脆的糖浆,嘎嘣脆的响声瞬间在大长杆子下此起彼伏,冰糖葫芦最初的记忆就是冬天不冷,因为心是甜的。
  酷爱吃冰糖葫芦,妈妈就跃跃欲试准备在家自己做。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食谱,一切都是靠人的口耳相传。妈妈就四处打听,谁家会做糖葫芦。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去了一个陌生的阿姨家。一个大院里,阿姨家的格局跟我家的一样,小小的厨房里,站不下太多的人。我怯生生地站在阿姨家厨房角落里,看着大人们将洗净的山楂串在筷子上。阿姨开始动手熬麦芽糖,煤炉上,小小的火焰,轻柔地舔舐着炒锅,铲子不停的搅动着麦芽糖,一边搅动一边说着技术要领,过程漫长。无聊到极致的时候,我就想,难道外边的冰糖葫芦也这么做的?怪不得那些卖糖葫芦的老大爷都是下午才出来呢。当我快要睡着的时候,只见阿姨将锅离火,将一串山楂在熬好的糖色里一裹,“啪”的一声摔在案板上,一串串啪啪的声音瞬间将案板摆满,我立即从梦游中惊醒,眼巴巴地望着躺在案板上的糖葫芦在不太暖和的小厨房里慢慢的凝结,红艳欲滴的山楂果裹着厚厚的糖浆成为萧瑟冬景中最温暖的记忆。
  查考冰糖葫芦的起源,发现这个小吃源远流长。南宋光宗皇帝名赵惇,年号为“绍熙”。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不思饮食,身体消瘦,面色蜡黄。御医换了一茬又一茬,贵重药品轮番上阵,却没有果效。皇上见爱妃日见憔悴,愁眉不展。开始在民间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开出的药方别出新意:只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病急乱投医,而且这种吃法合贵妃口味,依次服食半个月后,病痊愈了。其实采用的就是山楂的药用价值,成熟的山楂可生用或炒黄焦后入药,具有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的功效,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的良药。后来这个制作方法传入民间,《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
  社会供应极大丰富起来之后,冰糖葫芦的品种也多起来。走街串巷的冰糖葫芦已经走进了窗明几净的大橱窗,单一的山楂糖葫芦里加上一粒粒的葡萄,红红绿绿的煞是好看;剖开的山楂果里塞上一个脆皮核桃仁,夹上红豆沙馅,串上一块哈密瓜,一小块菠萝,一个橘子瓣,口感层次更加多样。尤其是庙会上,那一串串冲天触地的大冰糖葫芦颤颤巍巍地摇曳在竹签上,配上空竹地嗡嗡声,迎风旋转的大风车,纯净蓝天下飞翔的大风筝,就成了每个人对“年“的记忆。
  作者简介: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会员,主播。现旅居美国。‘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