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2月11日 第2022-02-11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活跃在连环漫画界的华人 (4)

阿古斯·德尔玛万·T(AGUS DERMAWAN T.)
林章汉(Hans Djaladara)作品《骷髅潘奇》
谢清汉(弗洛伦Floren)的作品

  轻手轻脚,小心翼翼
  为什么那么多华人成为了漫画家?对此,简·明达拉卡(Jan Mintaraga)给了我们一个貌似正确的答案。他说,华人艺术家最能放开手脚,抛开顾忌去做事,画漫画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漫画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行业,但在那时却被人看轻甚至贬低。更何况,在那时,政府还派警察去搜查,认为漫画是有伤风化的读物。漫画也因此日益被边缘化,最终成为了艺术界鲜有人问津的角落。简说,“华人艺术家们却敏锐地观察到了漫画的市场潜力。他们什么都肯做,至于做这份工作是否面上有光,是否有风险,他们并不在乎。”
  在艺术院校中,画连环漫画没有名望、被边缘化这个形象体现得十分明显。日惹的印尼高等美术学院(Sekolah Tinggi Seni Rupa Indonesia,简 称 STSRI / Asri),即后来印尼艺术学院(Institut Seni Indonesia)的艺术和设计系(Fakultas Seni Rupa dan Desain),开设有插图专业。这个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连环漫画家。但是纵观学校的悠久历史,几乎没有人选择当连环漫画家。相对比之下,学生们更倾向于从事平板印刷、石刻印刷、丝网印刷、木刻版画之类的工作。如果硬要说连环漫画家,也就只有亨利·维波沃(Herry Wibowo)可以算得上。亨利·维波沃的漫画作品会定期刊登于日惹的《人民主权报》。但他的连环漫画作品也不多。亨利是一位印尼土著,比起当连环漫画家,他更想成为一名老师,尽管他的作品其实相当精彩。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万 隆 工 艺 学 院(Institut Teknologi Bandung)、特里沙克蒂大学(Universitas Trisakti)和雅加达艺术学院(Institut Kesenian Jakarta)的艺术专业内。在学校里,插图艺术只是用于帮助艺术家丰富广告等视觉传播创作的表现力。也许,这些学校也培养出了一两个连环漫画家,但名气不大,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连环漫画创作视为真正的职业。
  印尼土生艺术家们往往都希望成为画家、雕塑家或版刻家。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才是符合定义的高雅艺术,地位远高于连环漫画。连环漫画家这种艺术界里“下三流”的角色,只有不在意面子、心甘情愿舍弃荣誉的 艺 术 家 才 会 择 其 为业。当然,这个问题与华人艺术家的赚钱意愿也有关,为了赚钱,他们不太在意工作的内容。
  对此,汉斯·贾拉达拉表示同意,他说华人艺术家们并不因这些因素而束手束脚。他认为,当时爆炸式发展的连环漫画行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商机,但漫画是否被印尼艺术界轻视或诋毁,他也不甚清楚。“也许是我不特别在意”,他说。在他看来,根据外国的情况,连环漫画就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图画读物。他看到了连环漫画积极的方面,还有连环漫画家的威风,正如美国DC 漫画(DC Comics)和 漫 威 尔(Marvel Comics)漫画表现出来的一样。
  “好的连环漫画作品肯定能养活连环漫画家,甚至能保障生活质量”,汉斯说。他记得在1967 年到1970 年间,有一部几册的连环漫画售价1盎司黄金。若参照2013年的金价,其价值相当于4.5至5千万印尼盾。这笔钱在当时已经足够汉斯一年的生活开 销。但实际上,他创作一部连环漫画最多花费2 个月,一年的时间他可以画3部连环漫画。
  连环漫画出版商蒋仁谦很早以前已经说到过这个事情,他说,有数据统计和市场反响做前提,他敢开高价买下他认为会畅销的连环漫画。“我经常以三次重印的价格买下一些连环漫画作品,三次重印大约一万本。这样一次性购买能让漫画家们放宽心,他们不用一直等连环漫画的专利权使用费”,蒋氏说道。有趣的是,蒋仁谦看好的连环漫画总是会大受欢迎,总发行量相等于重印5 至7 次。这些多余的盈利是属于那些目光敏锐、善于抓住商机的出版商。
  自1980 年起,华人连环漫画家们开始活力不足。造成这个萧条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他们不再耕耘于传统的纸质连环漫画。第二,他们将名字印尼化,无法辨认出华人身份。第三,他们进入网络连环漫画圈,需要很多人协同创作,导致华人特征被模糊化。第四,年轻一代的漫连环画家不想过多展示自身的华人风格,因为他们拥有百分百的印尼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完)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