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01月12日 第2022-01-12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吴志信(伊万·萨吉多)

七十年代后的华人艺术家 (7)

亨德罗·威彦托(HENDRO WIYANTO)

  伊万·萨吉多:爪哇之“母”与长披肩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日惹印尼艺术学院(ISI)的年轻画家中间,出现了一股超现实主义的画风。肖像画,通常与人类形象有关,是遵循现实主义绘画原则创作而成的,手法严谨而又细腻。另一面,则营造出一种诡异的、光怪陆离和神秘莫测的氛围。人类被刻画成孤立于世界或现实生活潮流之外,仿佛不受社会秩序的制约。我们从这类画作中捕捉到一个隐含的意思,即现实是个谜,而纷繁复杂的生活本身就高深莫测。
  这种超现实主义风格多模仿伊万·萨吉多的画作。1988年,他在雅加达的杜达佳品艺术画廊(Duta Fine Art Galley)的个人展览上,充分展示了这一绘画风格。批评家萨能多·尤利曼(Sanento Yuliman)观察到其他年轻画家的作品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风格,
  遂将这一新现象或潮流命名为“日惹超现实主义”。
  伊万·萨吉多是华裔,华文名字叫吴志信(Go Tjie Sien)。他于1957年出生在拉旺(Lawang),一座靠近玛琅的东爪哇小城。他的父亲吴吕程(Go Loe Thia)在16岁的时候从中国厦门漂洋过海来到印尼谋生。他的母亲叫胡碧珠(Oh Byak Tjoe)。在他父亲的出生地,所有村民都姓“吴”,都是吴氏子弟。伊万表示,如今在厦门吴氏祠堂的碑文上仍可看到吴氏家谱。在他的祖先当中,既有皇亲国戚,又有当地的社会名流。
  几年前,伊万·萨吉多有幸回到厦门参加吴氏家族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一座带有厢房的木建筑,地板是土做的。这是他父亲以前居住过的地方,依然屹立在那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几乎每一年,散居世界各地的吴氏后人都会在不同的地方或国家举行吴氏家族大聚会。如今,他父亲的兄弟姐妹都居住在中国,从事摄影或照片冲印生意。据当地人说,在厦门乡村祠堂的墙壁上挂的那幅画是他叔叔的作品。伊万猜测,他的艺术细胞来源于他的父亲。他的外公是一个名中医,现在泗水翁打岸谷隆(Undaan Kulon)居住。
  如今,伊万一家仍在拉旺居住。1965年以前,伊万记得他们家总是会热热闹闹地过春节。不过,除了庆祝春节,他表示他们与祖先文化之间可以说没有交融。虽然他的父母会讲流利的华语,但他们在家里都使用印尼语进行日常交流。
  “伊万(Ivan)”是他自己选择的名字。这个名字是他在书中认识的、一位他所崇拜的俄罗斯名人。当地法院批准了这个新名字,因为“只要不是华文名字,任何名字都可以”。而“Sagito(萨吉多)”则是从爪哇名“Sagita(萨吉塔)”而来,带有浓厚的爪哇气息,代表这位艺术家的出生月份。
  对伊万·萨吉多来说,如果一个“支那人(Cina)”觉得被称为“Tionghoa(华人)”要比被称为“Cina(支那)”舒服的话,那恰恰说明对“支那特性”的仇恨已成功植入。就这样,华人本身后来也开始对他们身上的“支那特性”深恶痛绝。70年代中期,伊万决定去日惹学习美术,但他的父亲并不赞同。幸运的是,居住在玛琅的资深画家班邦·苏耿(Bambang Soegeng)支持了他。这位画家说艺术之路从不会辜负生命,至今他的教诲仍时常回响在伊万的耳边。这番话似乎也让父亲的心柔软下来。与这位画家的交情,也令艺术家生活的浪漫故事乃至极乐岛的旖旎风光都潜移默化地潜入伊万的想象之中。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