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1年10月20日 第2021-10-20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欧阳春梅(Myra Sidharta)

洪万昌与何英如

——如醉似痴的爱情诗歌(2)
林庆镛文学作品片段

  荷兰统治下的华人群体
  印尼公民联盟出版的《1946-1956望加锡华人联盟十年风雨》一书中提到,大部分华人就职于望加锡的进出口贸易、银行业、航运业及其他行业。交易商品一般为椰干和其他农产品。
  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其他殖民地,如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一样,殖民者根据文化水平,将望加锡华人分为3个群体,即院荷兰语华人群体、华语华人群体和马来语华人群体。尽管如此,由于望加锡及其附近地区方言更为盛行,当地华人群体大部分以布吉斯-望加锡语为口语,以隆塔拉文字为书面语。因此,许多中国名著和民间故事都被翻译为布吉斯-望加锡语,并以隆塔拉文字记载下来。
  举个例子 ,林庆镛(Liem Kheng Yong)(1875-1933)曾翻译了60余册书籍,这些书籍全部用手誊写,随后租借给读者赚取些许租金。除了翻译作品外,林庆镛还写了一首长达114行的诗歌,表达对现代价值观衰落的担忧,尤其是对那些追求时尚,喜欢展示身段,与男性手挽手逛街的女性。
  《1946-1956望加锡华人公民十年风雨》一书中,杨高教(Yo Kao Tjiao)提到,林庆镛没有继承其父的商店,但他以租书养活一家人。1982年,林庆镛的书籍仍保存在他位于望加锡马来由村的家中。努山达拉手稿协会致力于旧手稿研究。2001年,在努山达拉手稿协会(Manassa)的资助下,布吉斯文学家赛弗汀·巴鲁姆(Shaifudin Bahrum)将林庆镛翻译的一则故事翻译为印尼语。
  除林庆镛外还有一些名气较小的译者,如林成贤(Liem Cheng Heang)和蔡炎辉(Tjoa Yam Hoei)(Hamonic dan Salmon,1983:143-1777)。
  1932年,剧作家杨众生携剧团到望加锡考察访问,遇到了一个热衷文学和戏剧的土生华人群体。除了安排剧团演出以外,杨众生还与记者和作家等知识分子会面。当时,市面上有一些马来语的报刊杂志,比如《新华报》和《望加锡日报》。从这些报刊杂志中,杨众生了解了望加锡人的生活面貌并以此作为素材创作小说。杨众生的小说大多讲述爱情和悲剧,尤其是那些由于女方父母嫌贫爱富,一心寻找金龟婿,而备遭磨难的爱情。1929年社会经济大萧条时期,父母们,尤其是那些家有美丽女儿的父母,在女儿的追求者中千挑万选,试图寻找更富有的婆家。另一个杨众生喜欢叙述的悲剧主题是发生在恋人间的不幸,例如浓情蜜意之时,其中一人却骤然离世。
  杨众生拜访了许多致力于将中文小说翻译成马来语的华人,马松林(Ma Siong Lin)就是其中之一。马松林不仅翻译中国古诗,还定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投稿给杂志社和其他媒体。除了杨众生提及的几位男性作家,许多女性也积极在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或撰写文章,张源娘(Thio Sumber Nio)就是其中之一。1927至1929年间,张源娘创作了多部小说并在《全景》杂志刊出。1928年,华人女性记者协会成立,张源娘成为其中一员。
  上世纪40年代末,《五彩》杂志曾刊登了许多由苏莲芝(Soh Lian Tjie)(详细信息见第二部分《望加锡华人活动家与记者——苏莲芝》)所写的关于望加锡地区华人文化的文章。苏莲芝就职于新闻部,在广播界颇为活跃。上世纪90年代,她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她写了一本回忆录,可惜并未出版。现今,接受荷兰教育的女性作家卡拉·毕安本(Carla Bianpoen)时常在英文报纸中刊登有关艺术的文章。
  望加锡文学
  罗格·托尔(Roger Tol)说道,与爪哇文学和峇厘文学研究相比,关于布吉斯文学的研究十分落后。托尔用望加锡语写了一篇关于史诗的博士论文,题为(《阿龙·拉布阿亚史诗》)。托尔认为,大部分有关布吉斯文学的文章都出自一个世纪前的班杰明·弗雷德里克·马瑟斯(B. F.Matthes)之手。时至今日,研究望加锡文学的文章与日俱增,但与爪哇文学研究文章相比,仍是九牛一毛。
  华人马来语文学研究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自上世纪60年代起,克劳婷·苏尔梦(注院按第一册统一译法)(Claudine Salmon)与丈夫丹尼斯·隆巴(Denys Lombard)对华人马来语文学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文章发表在杂志《群岛》(法国境内发行的杂志)上。1981年,苏尔梦出版了一份目录,刊载了所有华人马来文学作品的题目。廖建裕也曾对武侠小说和报纸等华人马来语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并发表文章。而笔者则对华人马来语小说家的生平进行研究并撰写文章。
  1992年,印尼大学文学院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会上宣读了几篇关于华人马来语文学的研究论文,其中包括旧文稿研究专家亨利·查伯特·罗所写关于旧诗的论文。1996 年,格拉新多(Grasindo)出版社致力于重新出版过去的华人马来语小说作品。当时,廖建裕已挑选好了需要出版的作品,然而不知何故,出版计划没能继续进行下去。最终,只由廖建裕主编的《印尼土生华人文学》和其他作者的作品替代出版。
  1998年,流行文学出版社格拉美迪亚(Gramedia)再次引燃华人马来语文学热潮。2000年2月,第一册旧文学作品选集《华人马来语文学与印尼民族》出版后很快就已售罄,因而,其他选集紧随着一册接一册地出版。令人可惜的是,自2007年第10册出版后就停止了。
  荷兰莱顿大学马来语文学教授汉克·梅尔(Henk Maier)在荷兰大力推广华人马来语文学。2002年,汉克教授出版《稍纵即逝的幸福》,其中收录了杨众生的两部作品,并亲自撰写了前言和后记。有趣的是,这两部作品的题材皆关于异族通婚。《拉登·阿珍·慕尔夏》讲述了荷兰小伙儿和爪哇姑娘的婚姻故事,而《荷兰姑娘成为华人之妻》讲述了华人青年和荷兰姑娘的婚姻故事。在加拿大温哥华不列巅哥伦比亚大学缇内琦·海尔威格191(Tineke Hellwig)教授也写了一些关于华人马来语文学作品的文章。此外,我在互联网上发现了一篇相关的德语文章。不仅如此,还曾有一个巴西人给我发来邮件,希望能将一部华人马来语文学作品翻译成葡萄牙语。
  与华人马来语文学作品的研究相比,关于望加锡-布吉斯方言文学作品的研究仅有两篇。一篇是刊载于克劳婷·苏尔梦与吉尔伯·哈莫尼克(Gilbert Hamonic)所著的《望加锡华人社会研究》作品中的一个文学章节,另一篇则是罗格·托尔所写的关于洪万昌的文章。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二册)》。本篇未完待续)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