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09月22日
按日期查阅

美国同盟体系“七宗罪”

  ◆美国杜鲁门政府为避免别国谴责其种族政策而支持南非种族隔离政策。
  1948年后,杜鲁门政府出于冷战、维护美国在南非利益、美国国内反种族隔离力量较弱等考虑,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采取所谓“中间道路”政策,即在口头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同时,又对国际社会干预南非种族问题进行抵制。1960年3月21日,数千名南非民众在沙佩维尔一处警察局抗议本国种族隔离政策,遭到南非白人当局开枪射击,共69人死亡,包括8名妇女和10名儿童。该事件引起国际舆论广泛谴责,联合国也通过决议予以批评。时值美非洲裔民权运动兴起,美政府极力袒护南非,密西西比州议会甚至通过一项议案,支持南非政府“对捍卫种族隔离政策的坚定和面对反对者不为所动的决心”。
  美国前驻南非大使威廉·埃德蒙森指出,由于美国自身在民权问题上处于两难境地,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对南非的种族问题非常敏感,唯恐国际社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国国内的民权问题上来。美国对南非政策研究委员会报告称,美国顾忌其他国家可能会谴责其种族政策,所以支持南非并以种族政策属于南非国内问题为由,阻挠联合国干预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美国在巴勒斯坦、叙利亚等问题上违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和国际共识,长期偏袒以色列。
  以色列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占领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并在两地建设犹太人定居点。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均认定此定居点为非法。国际法院指出,以建立隔离墙行为违反国际法。数十年来,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支持以色列,以色列逐步扩大其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定居点计划。特朗普上台后,以所谓“中东和平新计 划 ”取 代“ 两 国 方案”。2017年12月,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2018年5月,美使馆迁至耶路撒冷。2019年11月,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称,美不再认为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建设定 居 点 违 反 国 际 法 。2017年10月,为反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谓“反犹”活动,否定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抗争,美以联手退出该组织,并于 2018 年底正式生效。
  2019年3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签署美国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的公告。美国此举引发包括叙利亚、俄罗斯以及联合国在内的全球范围批评。联合国安理会1981年通过的第497号决议明确表示,以色列将其法律、管辖权和行政机构强加于戈兰高地的决定“完全无效、不具国际法律效力”。2020年11月5日,联合国大会确认叙利亚对自1967年6月战争以来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的主权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明确强调,戈兰高地的地位并不因此改变。此外,叙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美国的这一决定是对叙利亚“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无耻攻击”。俄罗斯警告美方此举将“严重违反国际法”,也将阻碍叙利亚冲突的解决,并全面激化地区局势。
  ◆美国与其盟友对对方国家严重社会问题视而不见。
  2020年美国“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加拿大政府表态含糊其辞,总理特鲁多发推特称,虽然美国正对谋杀弗洛伊德进行追责,但要知道系统性种族主义和反黑人种族主义依然存在,且在加拿大同样存在。该表态未对事件进行谴责,表明加政府不敢公开批评美政府的懦弱心态和对美国的姑息。
  同时,美国对加拿大种 族 问 题 视 而 不 见 。2019年6月3日,针对加拿大失踪和被谋杀原住民妇女和女童国家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特鲁多在国际妇女大会开幕式上承认原住民女性遭受的悲惨暴力等同于“种族灭绝”,但美国政界对此默不作声,美舆论不仅没有给出谴责和批评,反而声称加政府为解决相关问题“作出巨大努力”。
  ◆美国盟友在国际规则适用上对美大开“绿灯”。
  澳大利亚宣称捍卫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2017年澳《外交政策白皮书》中载明“全球秩序基于的规则应是协商一致而非强国主导”。但为配合美国中东战略,澳拒绝承认国际刑事法院(ICC)关于接受巴勒斯坦作为观察员国的决定,阻止ICC调查以色列涉嫌在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加沙地带实施的战争罪行为。在美宣布将驻以色列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后,澳打破过去几届政府延续数十年的政策,效仿特朗普表态称也将考虑迁馆。
  为维护美国在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的军事利益和英国的殖民利益,澳反对国际法院(ICJ)关于查戈斯群岛去殖民化的咨询意见及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
  第七宗罪:内讧
  美国对盟友时而包庇、时而敲打,玩弄“驭下之术”,意在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迫使盟友追随美,同盟体系内部实已互信缺失、同床异梦。
  ◆美国通过贸易手段打压日本,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美政府曾频频利用《1974 年贸易法》第 301 条,在1976 年至 1989 年间,对日本产品进行20次“301调查”,绝大多数以日本让步自愿限制出口告终。1985 年 9 月,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本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协议,主要包括遏制通胀、扩大内需、贸易开放、资本自由化等内容。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日出口受到打击,产 能 大 量 过 剩 。 1986年、1991年美日先后签订两次《半导体协议》,5年协议期结束后,美国半导体在全球和日本的市场均扩张至三成左右。此外,美国先后对日本发起纺织品战、钢铁战、彩电战、汽车战、汇率战、半导体战、美逼日系统性改革等七次贸易金融战。为减少日元过度升值对经济竞争力的损害,日政府通过放松信贷维持经济扩展势头,股市、楼市泡沫越来越大;后为防止经济过热,日政府采取激进步骤,快速调高央行基准利率,导致日经济泡沫破碎。该协议被认为是日“失去二十年”的转折点。
  ◆美国以贸易逆差为由,逼迫盟友修改双边自贸协定。
  2012年,美国与韩国签署《美韩自贸协定》,之后时任美总统特朗普认为该协定造成美对韩贸易逆差。2018年9月,韩总统文在寅不得不与特朗普签署修正后协议。1992年8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署《北美自贸协定》,成立北美自贸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2017年1月特朗普上台后,认为该协议增加了美贸易逆差,并将数以万计的制造业岗位转移至薪资水平较低的墨西哥,要求重新谈判。经过一年多谈判,三方签订新的美墨加协定(USMCA),加拿大向美开放160亿美元的农产品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与盟友相互指责设绊,美甚至拦截盟友防疫物资,并囤积疫苗等紧俏抗疫物资。
  疫情发生以来,德、法、加拿大等美铁杆盟友订购的防疫物资均曾遭美国高价抢购或截留。2020 年 4 月,美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突然下令要求 3M 公司停止向加拿大和拉美市场出口3M口罩,既有订单暂时取消。美买断可能用于治疗新冠的药物瑞德西韦短期产能,禁止向包括美盟友在内的他国出口口罩等美医疗物资。
  印度曾在疫情前期向美援助药品,印疫情大暴发后,印外长苏杰生等多人呼吁美解除疫苗原材料出口禁令以提高印疫苗产量,但美表示将重点放在控制国内疫情上,优先给国内民众接种疫苗。此举引爆印反美情绪,并遭到美盟友和国际社会批评。印度ZEE新闻网介绍,拜登上任后立即援引《国防生产法》,禁止美出口用于生产疫苗的关键原材料,以确保美辉瑞等疫苗生产商能得到充足原料供应,实现全天候生产。《印度时报》报道,美政府囤积新冠疫苗,对印严重疫情视而不见的做法令印网友反美情绪爆发。
  2021年5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美支持WTO对新冠疫苗知识产权的豁免建议,拜登政府将积极参加WTO有关豁免协议的谈判,并鼓励其他国家参与进来。德国、法国表示反对。对于美政府此次“慷慨”之举,德政府发言人直言,美关于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保护的提议对全球疫苗生产带来“严重麻烦”。法总统马克龙在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新冠疫苗专利并不是当前的关键问题,并指责英国和美国封锁了疫苗及原材料的对外出口。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对有关专利的讨论持开放态度,但分享技术并不是应对疫情的快速处理措施。  (来源:新华社)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