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06月24日
按日期查阅

七国集团新拉起的“多边主义”

廖省:林越

  6月中旬,拜登到英国和欧洲走了一趟,和一班弟兄开了“多边”会议,包括G7、美欧峰会和北约峰会,这些会议有个共同点,就是如何对付中国。拜登在G7峰会上提出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在北约峰会视中国为体制挑战,直指中国带来“系统性挑战”。
  但欧洲各国幕后争议不断,认为不应上纲上线。北约峰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多次点名中国,如果北约把手伸到太平洋、伸到中国,“威胁”的级数当然值得高度关注。美国务卿布林肯之前在确凿的证据前承认美国破坏“国际秩序”,中国外交部随即补充说:“美方以‘多边主义’之名行霸权主义之实。”在拜登这趟欧洲之旅,可见其一鳞半爪。
  《大公报》18日刊载《围堵中国:西方被自己的梦困扰》一文称,在特朗普任内,美欧关系跌至战后历史低点。首先是因特朗普对欧洲气指颐使,批评北约过时,一再威胁增加军费,令德法等国非常反感。美前国安顾问博尔顿离职后出书,爆料很多肮脏内幕。
  其次,特朗普发起对欧贸易战,对欧盟商品征收关税;无视欧洲反对,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退出世卫、退出伊核协定等,致使美国与欧洲的裂痕不断扩大。拜登当选口号是“美国回来了”,如果欧洲不买账,美国要回到哪儿?此次拜登拉拢盟友,联手指摘中国,在涉港涉疆涉台问题上干预中国内政,除了显示西方不放弃冷战思维,实际意义并不大。
  《亚洲周刊》第25期笔锋的《七国峰会与北约制华虛实》评论:“拜登在七国峰会上不断拿中国来说事,背后另有玄机,因为明年美国就要期中选举,参众两院的竞争非常激烈,民主党若稍有闪失,就会失去两院当前的薄弱多数,总统将沦为‘跛脚鸭’。拜登的对策就是沿袭特朗普的反华政策,展示强硬姿态,争取民粹的支持,以稳住国会。”
  欧洲诸国都了解拜登政府的苦衷,要拿中国作为国内选举政治的靶子,让中国代为受过是不断“鞭打的孩子”(Whipping Child)。这其实是拜登的“大外宣”,倘若“较真”则会深陷自欺欺人的泥淖。全球经济产业链中,欧洲极度仰赖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德国汽车业、欧盟空中巴士的最大市场都在中国,如果欧洲要和中国脱钩,那无疑是自杀行为。
  评论还说:“中国对于西方的各种诬蔑的言论与行为已经是忍无可忍,开始在法律上设置‘反外国制裁法’,让那些拿中国来当‘鞭打的孩子’的国家,都面对自己被鞭打的痛楚。国际舞台上已不再由西方强权发号施令,而要找回长期被美国拋弃的联合国精神。”
  除了欧洲,拜登也在亚洲部署,美日澳印举行线上峰会,“四方机制”(Quad)领导人讨论技术层面的多边协作。拜登提出七项要点,指定以四国集团为基础,在印太地区建立民主政体领导的科技生态系统,形成能够代替中国5G的商业竞争性,在盟国间创建自由数字贸易,限制中国在印太的地缘经济的参与度,建立四边创新基金,并关注环境技术。
  然而,英国《金融时报》刊登“印度的新冠灾难暴露了美国领导的‘四方’联盟中最薄弱的环节”一文,称印度第二波的新冠疫情,打垮了其成为世界药房的雄心,也破坏了其在“抵制中国于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的主导作用;印度拖累了美国的部署。
  伦敦大学学者阿维纳什(Avinash Paliwal)说,印度的疫情暴露了其“身为崛起大国的想法”与“履行承诺的能力”之间的差异。“印度的国际形象在不断超越自我……。甚至连印度人,也误读(misread)了自己的能力。”这让自信的印度人愤怒了,于是多家印媒刊文反击,称“印度在四方机制中的位置取决于其对抗中国的能力,而不是抗击疫情”。甚至叫嚣,“如果没有印度,四方机制将会死掉。”两国媒体在国际上激烈交锋。
  拜登与欧盟不断强调是“民主国家的联盟”,但很多民众认为G7在疫情处理上毫无章法,没保护好人民的生命权,败坏民主的美名。美国迄今死亡60万人、英国死12多万人。七国人口总共约7亿,死亡超100万人,比起中国14亿人口,只死亡4千多人,对比悬殊。在抗议实例面前,西方怎么还有“道德民主”的底氣?凭什么对中国说三道四?
  长期以来,美国已习惯于霸凌强制、不择手段的“单边主义”,如今在几个“朝三暮四、横七竖八”的盟友陪衬下,想为自己描上“多边”的脸谱,让政论员都掩嘴窃笑。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