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06月14日
按日期查阅
张焦(奥地利)

东流西上

——回忆穿越西伯利亚的国际列车
  

着《囧妈》的热映,很多驴
  友才知道,国内还有一趟可以直通莫斯科的国际列车。这真是叫人惊喜,因为绿皮火车的艰辛和沿途美景的震撼搭配,是很多游客埋藏心中的一个旅游情结。
  兴冲冲一查票价,结果整个人都不好了。说好火车是穷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呢?怎么这趟K3国际列车的车票竟然比机票还贵!6天5夜的行程,票价竟然高达6000元?
  其实三十多年前票价情况正相反,我曾坐过这趟列车两次,横跨欧亚大陆,往返北京-维也纳。
  为什么不坐飞机?因为穷,留学生坐不起飞机!
  那会儿最便宜的飞机是罗马尼亚航空公司的,单程600美元。这在80年代是一笔巨款。
  那年夏天,我作为一个86级大学生,离开了同学们、亲友们,踏上了前路漫漫的西行留学之路。坐火车经历9天9夜后,才到达最终目的地——维也纳。其中从北京到莫斯科就历时了6天6夜。
  乌兰巴托是一个大站。印象最深的是有三四个蒙古商人,自从上火车后就一直盘腿坐在列车走廊的地上,一块儿喝酒,几乎没见他们离开过,一直到乌兰巴托下车。
  这一路人迹罕至,苍莽荒凉。直到进入蒙古与苏联边境,看到有大批苏联坦克趴在那儿,好像在告诉我们:这里,就是红色苏联的地盘了。
  到了莫斯科,需要住两天一夜,大部分人都选择去华人招待所,便宜、亲切、安全。那个年代,中苏还是“敌我”关系。
  车厢就是四人座或二人座,有盥洗水池,洗个手洗个脸还凑活,洗澡就不要想了,更何况那一路干燥寒冷,也没有什么洗澡的必要。
  每一次停站,都有大批当地人涌到火车窗口买中国货,倒爷手里的轻纺品、化妆品、烈酒、清凉油等等,他们都要。曾有中国一位倒爷,用罐头换来四架客机,成了中国首富。
  从莫斯科到基辅,再转车去布达佩斯,要两夜一天。然后还要再转火车三个小时,才到维也纳。那年,一共9天9夜旅程,才150美元。只是让我现在回忆当时语言不通,怎么一路熬下来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
  印象最深的是在莫斯科,那里物质极其匮乏,买不到什么吃的,买啥都要排长队,但是秩序井然,当地人穿着还都挺讲究。几乎没有出租车,打车只要在路边一招手,随时会有私家车过来问你去哪儿,讲个价格就搭你去了。
  最失望的是红场,80年代对苏联还是很敬畏的,万万没想到红场居然这么小。
  最难喝的是当时的苏联啤酒,酸水一样。比起来,格瓦斯酒精饮料给我留下的印象其实还不错,后来听说它被评为世界十大最难喝饮料,我反倒不这么看。
  最惨的是在餐车上,我正在吃面包,突然发现对面坐的苏联小孩儿,对我嘻嘻哈哈、指指点点。我还纳闷儿呢,把面包转过来一看,发现上边全是绿毛。当时我感觉差点吐出来。
  在经停鄂霍次克的时候。照例有很多当地老百姓蜂拥至车窗前,抢购中国货。车已经停留二十分钟,临开车的时候,有个在站台吸烟的乘客准备上车,突然身边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一把抢了他单肩侧挂在身上的包,撒腿就跑。
  这个人呆了一下,马上慌了,大喊:“抓小偷啊!我的护照还在里面呢!”这时乘务员吹笛了,催促大家赶紧上车。他的同伴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就往车上拖,一边拖一边喊:“算了,下趟火车一星期才来呢,你留在这儿不是找死吗?”人被拖上车后,这个人已经彻底懵了,钱和护照都没了。
  也有一些温馨的记忆。原本我们坐的四人包间,也没有特意想怎么样,只是和车厢服务员大妈聊天而已。结果她看到我太太用过后还剩2/3的香水,眼睛放光地问能不能卖给她。我说没关系,送你好了。她听后激动地拥抱了我,然后就把我俩领到她自己的二人包间,说你们睡在这里吧!
  最令人难忘的是1991年回国,坐火车在满洲里进关时,听到久违的唢呐曲《喜洋洋》,当时我的眼泪不争气地就刷地流下来了。游子归乡的心酸和激动,一辈子都忘不掉。
  因为这段经历,我内心对这趟列车有了情结,心里一直有个计划,等到退休后,还要重坐一次西伯利亚列车,要买最好的卧铺车厢,虽不算“富贵好还乡”,却也是“往后余生,不负时光不负己……”
  作者简历:张焦,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维也纳大学艺术理论系,现为途牛旅行社欧洲部总经理。从事欧洲导游、领队25年,现居维也纳。‘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