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06月07日
按日期查阅

她正奋力插上“翅膀” 解读印尼另类城市山口洋(1) 丁剑

  从林木葱笼的郊外远眺山口洋市区。这一带主产森林燕窝,有着世界上最好的金丝燕群,出产的金丝燕窝肉身厚,颜色白,杂质少,品质一流

  这半年多,源源不断到达印尼的中国疫苗,正有效降低该国居民新冠感染人数。但雅加达等部分大都市,完全控制尚需时日。
  相比之下,在印尼核心区域爪哇岛之外,其实也有一些地方疫情并不严重——社会秩序与经济生活照常运转,人民安居乐业,政府忙着招商引资,全力以赴建设机场,雄心勃勃想要“插翅腾飞”。
  本报今天起连载的这篇文章,所要说的就是这样一座“另类”城市——山口洋,印尼话又叫新加旺(Singkawang)。
  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印尼唯一以华人为主的城市,在文化习俗方面,也被认为是全印尼唯一没有被同化的城市。
  山口洋的前世今生
  话说浩瀚南洋,有座世界第三大岛加里曼丹,过去叫婆罗洲岛,面积74.33万平方公里,分属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号称一岛三国。其中印尼所占面积最大,为整座岛的70%,地广人稀,全部地盘比中国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再加上香港、澳门还大一些。
  西加里曼丹省在婆罗洲西部,是印尼在该岛设立的五个省份之一,面积14万6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福建+上海+天津的总合。西加省人口400多万,首府坤甸(Pontianak),正好处于南北半球分界的赤道线上,著名的赤道塔便建该市新埠头的地球纬线0度中心。
  而山口洋,就在西加里曼丹省西北部,是一座滨海城市。该市人口23万,华人占全市人口近70%,其余为马来族和达雅族,面积500平方公里,为西加省第二大城市。
  史料记载:两百多年前,就有众多中国人(主要是广东潮汕与梅县等地的客家人)渡海南来,迁居西加坤甸、山口洋一带。故自古以来,华人便在此占了多数。当年开采金矿的客家人初到此地,看到有山,有海,有港口,于是取名为山口洋,据说后来的印尼文名字新加旺也是据此音译而来。
  印尼华人历史研究学者许天堂先生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
  “华人大批抵达西加里曼丹大约发生于1760—1770年间。他们被三发(Sambas,即山口洋市的前身)苏丹雇佣为金矿工人,后来造反并控制接管了金矿的经营权……华人的活动不只限于采矿。此前很久,他们便小股来到加里曼丹。他们到来时没有携带妻室,后来与达雅族女子结婚,繁衍子孙。
  另一部分是100多年前(即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从广东海陆丰一带迁移到此的客家人。他们与潮汕地区的潮州、揭阳一带的客家人来此定居,主要是从事农业和渔业,包括开荒种树胶(橡胶)、椰子、胡椒等。
  因为后来迁移到此的华侨妇女慢慢多起来,他们中的男女比例逐步正常,于是,这一部分客家人多是族内通婚。与前者相比,后者被当地同化的程度要低得多,也就是说,在山口洋市和西加里曼丹其他地区,海陆丰一带的客家人较好地坚守了自己的文化。” (未完待续)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