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1年03月12日
按日期查阅

中国——东盟关系30年:历经风雨,共见彩虹

中国:赵颖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经过30年风雨同行,中国与东盟立起了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共同理念,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命运,以及振兴亚洲、开创未来的共同愿景。实践证明,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的成功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3月9日,以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为主题的中国—东盟关系雅加达论坛2021年首场活动线上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东盟秘书长林玉辉等都以视频方式参加了此次会议。
  30年来,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
  30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双方紧密合作、互施援手,抗疫情、促增长、保民生,带动整个东亚成为全球抗疫的示范区和经济复苏的领头羊。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积极开拓新的交流方式,“云外交”保持高位运行,为双方关系发展不断提供政治动力。中国与东盟正努力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到新高度,进一步充实时代内涵。正如东盟秘书长林玉辉所评价,中国目前是东盟最具活力的战略伙伴,发展与中国关系对东盟十分重要。
  30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取得巨大飞跃。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2019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与1991年相比,双方贸易额增长超过80倍,去年突破6846亿美元。
  近年来,从咖啡、榴莲等特色农产品,到钢铁、纸张等初级产品或中间产品,众多东盟国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实现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印尼对中国出口增长10.1%,咖啡等特色产品在增强两国贸易平衡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表示,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坚定了印尼增强麝香猫咖啡等高附加值产品对华出口的信心。
  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是东盟各国与中国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意愿的体现,是双方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共同举措,将进一步激发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潜力。中国和东盟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经济体,将日益成为全球复苏和发展的希望所在。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与东盟对接发展战略,各项合作持续深入。如今,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东盟国家的公路、铁路、港口、工业园等大型项目。在印尼,雅万高铁多个节点工程完工,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取得早期收获;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合作项目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眼下,新冠疫苗被视为战胜疫情、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中国与东盟国家高举疫苗多边合作旗帜,坚持疫苗公共产品属性,加强研发、采购和生产合作,共同促进疫苗在本地区和全世界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无论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海啸,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东盟始终同舟共济,相互支持,双方人民的友好情谊不断升华。这为双方关系的提质升级创造了条件,也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更大动力。
  回顾这30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三方面:一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牢牢把握睦邻友好大方向。双方领导人保持密切往来和战略沟通,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擘画蓝图,提供有力引领。双方坚定遵循协商一致、互不干涉内政、照顾彼此舒适度等东亚合作原则。二是聚焦发展、互利共赢,致力增进民生福祉大目标。三是心心相印、交流互鉴,不断巩固民心相通大环境。
  今年,中国将启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这必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更多机遇。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满足和止步于已有合作成果,而应保持进取势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共同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更好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者单位: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