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11月13日
按日期查阅

疫情·岁月·心影

香港:东瑞

  初出门摆乌龙从一月到七月,香港疫情犹如惊涛骇浪,反弹起伏。初期一个多月,惊恐宅家,誓做良民,“不出门就是为抗疫做出贡献”,连头发都长得像深山野人也没外出理,所有写字楼的工作也都停顿和押后了。由于痴长老伴几岁,被她视为高危一族,强列入她的“珍禽保护名单”,匿藏在家。每周一次的超市扫货,都是她冲锋陷阵。我大半生勤于做事,不习惯被女性如此宠爱和照顾,真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万分惭愧。
  其他杂事都按了“暂停键”,唯独医院的每月例牌验血,我们万分珍惜,疫情形势再险峻,还是决定要去验。验血,是香港医院把握和掌控你健康的有效办法,各种不正常的验血项目指数,医生会提点你要改善,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加强均衡。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要取消或延后。
  那一次,与外界久违了四五十天后首次出门,感觉恍如隔世,还真不习惯,摆了不少乌龙。事后,朋友说,这是宅家太久了产生的一种后遗症。
  出门前,我做足功夫,帽子、口罩、背包、护膝……且说抽过血,顺便到银行办事时,无意中往眼部一摸,猛然发现眼镜不知掉在什么地方了?这一发现令我好生着急,事缘这一副眼镜管远视近视,价值不菲;心想可能是坐在公园长木椅上吃早餐时脱下,遗忘在椅子了。我赶紧回到那儿,看到一个戴口罩的大只男坐在那里读报,我道明来意,他看到我趋近,害怕距离太近,突然弹弓般跳起,站得远远的。我上下扫描寻找都没有,我又走到银行,打电话回家,问老伴我是否将眼镜留在家了?一会,她发来一张眼镜图,还有一个怪脸表情。中午时分,我们出外吃饭,竟然进错餐厅,吃到一半才发觉。原来那两家不同的餐厅竟然用了同一个门进出。
  行得快好世界这是一句粤语,意思是什么事,都得赶紧做,你就会碰到好运气或好结果。
  香港这一次抗疫史,说来话长。大约是在六月至七月初之间,连续十几二十几天没有本地确诊个案,只有个位数的输入病例,也就在那个时候,特区政府调整了好几项严格的措施,社会各行各业渐渐复工,限聚令人数放宽;连停运很久的中环摩天轮、海洋公园和迪斯尼也都先后开放了,还在网上安排预约,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也许是天意,我们看到海洋公园的优惠通告,我和小孙女一老一少,不但门票可以全免,而且不需要在网上提早预约。再看看中环摩天轮,坐一次票劵仅需十元。这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小孙女在幼儿园因疫情停课,可怜她在家闷足大半年,哪儿都没去,我一说带她去玩,她开心得不得了。
  我们居家毗近红磡码头,到中环摩天轮公园非常方便。此码头停开多年,六月二十八日才重开,我和小孙女第三天就搭上,感觉非常棒。座椅全部换上犹如港澳飞翼船上那种软沙发。小孙女很少坐渡轮,十八分钟的海程,给欣赏维港风景的小女孩以极大的满足感。
  时值烈日当空,很少人在正午时分来此,整个公只有两三个家庭大小成员在遮阳伞下吃东西。摩天轮以约十五分钟的时间转三圈,速度很慢,偌大的摩天轮本来每个吊厢可以坐八人,四十二个厢可坐三百三十六人。此刻,几乎只有我和小孙女在转。厢内有空调,玻璃有特殊功能。可以挡去外面的暑热。下了摩天轮,我们又玩旋转木马,可惜收费偏贵,转不到三分钟就结束了。
  海洋公园我们夫妇俩是七月三日带孙子去的。许多玩意还没回复,海豚表演略显简单,但我们心情依然感到激动。整个海洋剧场大约坐了三分之一强的观众。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下午来了一场狂风暴雨,我们虽然躲在小卖部亭子屋檐下,依然被淋得狼狈不堪!更没想到的是,仅仅没几天,香港第三波疫情来势汹汹,每日以超百名确诊的惊人数字大爆发,海洋公园等所有大型娱乐设施又关闭了,我们海洋公园之行,犹如做了一场梦。
  吸吸尘敲敲键在家大半年,过去竞走海滨大道的运动停止了,只好每天在家从客厅到主人房来回走几百次,也用多元化家务劳动减少身体长肉的威胁。学会了不少家务,体验了做家庭主妇的艰辛,获得另一半的大赞。老伴内外兼顾,一向辛苦,公司要做账,要当儿女置业的顾问,有时还要协助照顾孙女,在家要管中午晚两餐。我就尽量配合她:早晨,冲咖啡乌或奶茶,煎蒸饺子;中午切水果,还负责洗碗、丢垃圾。其他家务还有吸尘拖地板、晒衣服、迭衣服、拉直床单、手洗褪色衣物、将老伴买的东西拉回来等等。我也高标准要求自己,提高家务质量,如,洗尘拖地让地板发亮如镜,可以照出人影;床单拉平拉直,平滑如溜冰场;衣服折起来每件堆栈时四边都对齐;水果要切成平均大小一样的块状等等。家务繁琐,单单吸尘,就要花去五十分钟。
  当然,除了家务外,多余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了。以前是工余才写,现在天天都是大把的工余,见缝插针地写、写、写。“爱在瘟疫蔓延时”小小说系列,写了四十几篇;一个计划约十二万字的长篇,时断时续地进行中,从四月底开始写,写了八万多字,还有为数不少的散文和散文诗。间中会给纸质报刊投稿,也至少在三个网发表散文小说。写作习惯了,不写最累,不写,时间不易打发。
  煲旧碟爱上他十几年前,除了爱看电影,也喜欢四处搜罗影碟和各种长篇电视剧碟。那时工作紧张,只能夜晚看,无法看完,堆满了满柜子的影碟剧碟。这一次写文章无法畅顺时,就心血来潮,开柜子翻动十几年前的影碟和长篇电视剧来看,调节脑力劳动。其中收获最大也最喜欢的是四部电影:《幸福黄手帕》《黄昏清兵卫》《母亲》和《给弟弟的安魂曲》(竟都是日本片)。它们幽默、亲切而细腻,生活气息浓郁,反映的都是小人物的遭遇和悲欢,其中的演员高仓健、永吉小百合、宫泽里惠、仓井优、倍赏千惠子、桃井熏等的演绎都很精彩。而教我感到最意外的是回看封套,都印着“山田洋次”大导演编导。真是一次巧合,冥冥中自己无意促成了一次水平和欣赏价值都很高的《山田洋次电影展》大赏。其中《幸福黄手帕》改编自外国的小小说,文学元素很强;《母亲》体现山田洋次的反战立场。这位导演过近百部电影的日本大导演,获奖无数,童少年时代在中国东北渡过,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也被誉为日本人心声和良知的电影代表人物。
  十几年前收藏的影碟,十几年来还用玻璃纸完好地包着,相当簇新,没料到好料在深闺,疫境当下才发现,而且一睹就惊为天人。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