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10月05日
按日期查阅

印中“本币结算”的经济前景

余凡

  《国际日报》10月1日以“印中两国签订本币结算协议 ——双方直接以本国货币交易,不再使用美元”为题报道:“印尼央行与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签订了印中两国之间的本币结算框架协议,也就是说两国之间的交易和投资活动等,可以通过印尼盾和中国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印尼央行总裁贝利(Perry Warjiyo)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9月30日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随即在各界引发热议,获得了很多专家业者的肯定。
  中国《知乎网》称:“印尼银行(BI)和中国同意建立合作框架,以鼓励在双边贸易交易和直接投 资 的 结 算 中 使 用 本币。BI声明,该协议已在今天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阐明。”以往,中国企业若要购买印尼的棕油,须由银行开具美元外汇的信用状(L/C),印尼厂商装船办好出口手续后,才领取以美元兑换的印尼盾,让美元在交易中坐享其成。
  “本币”是指某国法定货币,其他货币都不能在这个国家流通。这概念大多用在汇市上。除了本币以外其他的统称“外币”。而“结算”是企业及机关等单位间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或资金调拨等原因所带动的货币收、付方面的清算。“本币结算”(Local currency settlement)是指用本国货币进行“协议签约国”之间任何收、付业务的结算。
  《亚洲周刊》近期评论:“美国利用其美元霸权在国际结算体系中压制中国,限制其美元支付,使其寸步难行,甚或一头跌倒;反观中国经济,殊不知其早就想丟掉那双破旧、沉重的美元靴子,以‘去美元化’实现本币的国际化,轻快前行。”写得一针见血。
  如今,根据协议,印中两国将在国际贸易中减少用美元作为交易货币,以减轻外汇负担。印尼央行声明:“框架协议包括的事务,是印中双方可以直接使用印尼盾及中国人民币进行交易,兑换率可按照银行业间的行情。”央行深信此举会加强印中双方金融界之间互换信息及定期讨论的合作事宜,将促进双边金融合作关系,提高两国使用本币的交易。
  《CNBC印尼网》报道:“印尼央行在与中国央行的议案前3个月,成功顺利续约,而相关的价值也明显提高。”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的中央银行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之前,印尼央行与中方只签署100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因需求骤增,于2018年11月双方决定提升至2000亿元人民币,凸显了印尼与中国经贸之间的互惠互利和光明前景。
  印尼央行补充说,印中两国央行互惠合作的成功,也将推动我国与其他国家利用本币交易的合作规模。资料显示,印尼央行已与泰国银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南韩、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日本财务省方面签订了本币结算协议。可见,绝对没有向中国“阿盛”殷勤献媚,没有躺枪的中国劳工“入境扰民”,更没有所谓中国“债务陷阱”的资金引进,应该可以避免“反对派”眼红、发火并借机对佐科维政府大肆造谣、抹黑罢?人们发现,印中两国的主流媒体对“本币结算”均采取低调处理,是重实惠、干实事的好现象。
  财政部主任费帕里欧(Febrio Kacaribu)10月1日在雅加达表示:“我国经济市场最近3个月以来连续出现通货紧缩率,这表明政府的各种努力还是不 足 于 提 高 市 场 购 买力。”话说回来,振兴经济的要诀在于社会安定、生产平稳、投资攀升、贸易增高等元素。相信印尼央行(BI)有关“本币结算”的策略,能为本国的经济复苏铺开充满生机的前景。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