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8月07日
按日期查阅

叶问精神

张宁

  电影“叶问四- 终结篇”落幕,为一代宗师叶问被搬上萤幕的故事划上完美句点。在这里分享我的观后感,没有查证历史事蹟或资料,纯粹是从个人的感受出发。
  背景是50,60 年代的香港。电影的故事情节里,叶问的儿子叶正在学校常跟人打架闹事,结果遭校方开除。叶问认为叶正应该读书,才有出路,于是就计划到美国为儿子找学校,盼望他跟其他孩子一样到了美国以后会改变态度专心唸书,学有所成回国。但是叶正无心唸书,一心想学咏春拳术,与父亲的价值观起了强烈衝突,叶问在老朋友面前刮了叶正一个耳光,差点把他跟儿子的关系打掉了。
  叶问去了美国,托人协助申请学校,但处处碰壁。他看到了中国人固步自封,走不出唐人街融入美国社会的窘境,也目睹美国社会普遍歧视中国人的陋习。他有所觉悟,西方的月亮不一定更圆。身患绝症,从美国打长途电话找儿子,儿子先前被告知父亲患癌的消息,晴天霹雳,父子两人有一段感人的对话。在电话中,叶问打叶正耳光一事向他道歉,并且承诺教他咏春拳,父子冰释前嫌。写剧本的人和导演成功的捉住了观众的心理。
  我在电影院看到了几乎所有大人都在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或许那一幕唤醒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和感受。在成长的某一个阶段,我们可能是被打的一方,心灵受创的一方,又可能是打人,伤害人的一方。其实双方都两败俱伤。只有忏悔的行动,才会有复合的结果。
  这一段剧情折射出中国崛起前面对的困境,为谋出路,遂往西方各国取经,只要对建国有利,予以吸收,也是新政府另一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吧!成功的背后却是坚定相信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才是自救的路,不能永远仰人鼻息来建国。
  中国文化从来就不是侵略与远征的。它不主动去挑衅,特意挑起争端,坐收渔利;不到最后的关头,绝不轻言战斗。叶问出手,也是无奈的选择,看到武林中有不公义的事,习武的人要出手阻止。
  四部“叶问”电影,叶问在第一部与日本人交手,第二部挑战英国拳王,第三部与美国拳王对打,第四部面对美国海军的自由搏击与空手道。空手道是从日本引进的吧,或者是写剧本的人应时之作,剧本形成时正置美国与日本联手在卡中国,于是稍作暗示不得而知。总之观众有感就行了。
  叶问与四名对手的交锋,象徵中国多年来与这些国家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一次叶问被对手打至重伤,趴在地上奄奄一息,似乎就要挂了,在旁的人无不愤慨万千,热血沸腾,眼看被寄以厚望的叶问倒下,又气又急,岂不是正像我们眼看中国被列强霸凌时的那种集体情绪,既悲愤又无能力,脑海中闪过的是满清王朝的倾覆衰败,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一个接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七七事变,日寇侵华,南京大屠杀,不止息的内乱何时了?
  不,中国不能倒,叶问,振作点,起来,快起来!一直看到在地上的叶问在万般挣扎中,徐徐站起来稳住了,继续奋战,与对手再度交峰。这一次叶问不再跟对方硬碰,转而攻击对方的弱点和罩门,善用自身的优势,集中攻击对手的弱点,甄子丹的经典招式,三两下子终结了对手,平息了斗争。那一刻,众人的情绪波涛衝到了最高点,中国崛起,中国人抬头了,这回吐气扬眉,不再被欺侮了。
  看这四部电影,我有很深的共鸣。走出电影院,心中汹涌澎湃著民族情怀,原来华人身在海外,足迹遍及全球,心灵在某个层面上却能相通。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