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8月07日
按日期查阅

忆当年

苏吴丽珍

  我在桃李之年离乡背井,孑然一身来到九汀这个小村子。我提着沉重的行李,战战兢兢地入住陌生的校舍,夜里被四周的虫鸣声惊扰得彻夜难眠,心里暗忖着,这绝非我久留之地,谁曾料想我会与这座校园相伴30载。
  80年代初,九汀中华学校仅有两栋高脚木板校舍,虽然简陋,但朴实无华的校舍却撑起了发扬中华文化、传承华文教育的重任。由于学生人数少,师资不足,校方需安排两个年级合班上课。幼儿班设在楼下,教室是用篱笆、木板围起来的,每逢大雨,雨水总会沿着篱笆流进教室里,师生得合力将雨水扫出,教师扫得精疲力尽,学生倒是乐此不疲。
  九汀村民风淳朴,大部分家庭都靠务农、小买卖为生,村民对学校、教师都十分敬重,逢年过节,家长总会给学校、教师送些农产品。有些家长、同事知道我孤身一人,还邀我到家中用餐;一些学生知道宿舍设备简陋,合力搭起一张木床,让我不用在薄薄的床褥上蜷缩着身躯入眠。在那资源匮乏的年代,这些心意显得弥足珍贵,也正是这些情意,让我对这片原本陌生的土地产生割舍不了的情愫。而后与先夫苏英才结识,我便在此处落地生根,此后视学校为家,视学生为己出,与先夫齐力为这片小天地奉献心力。我在九汀中华学校服务了30年,它如挚友与我风雨同行,如智者引导我从一位新手教师成长为老练的资深教师与行政领导,而我亦见证了它的历史时刻与里程碑:1983年,第一栋单层洋灰校舍落成,全校师生雀跃万分;2003年,两栋新校舍经过多年的筹备与建设终于竣工,而承载着50年校史的木板校舍则正式步入历史;2004年,大礼堂的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我每日拿着相机拍摄,记录它拔地而起的过程。这么一所小规模的华校,在数十年间打造了三栋校舍,我着实为它感到骄傲。
  岁月荏苒,如过隙白驹,银丝已悄然爬上发间,但在九汀中华学校度过的那段岁月却宛如昨日,近在眼前。第一次带学生搭乘巴士到斯市游玩,学生银铃般的笑声仍在耳边回荡;每逢春节,学校董事与教师挨家挨户筹款,其中有年迈的董事,不顾长途跋涉,路途坎坷,他们艰难前行的背影仍历历在目;逢年过节,家长、村民的嘘寒问暖,那份情意与感动仍留心底。
  今年,九汀中华学校在迈入一个甲子的前夕举办校庆,这是值得欢庆的日子,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祝愿九汀中华学校校庆快乐,在董事会与校领导的引领下,前程似锦,再攀高峰!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