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8月01日
按日期查阅

建好一座站,造福一方人

聪明能干的Sofia
Nia德卡鲁尔车站的帮厨
Sofia的印尼餐厅
IdanIdan找到了家门口的工作找到了家门口的工作

  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尼于2018年与中国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和“全球海洋支点”建设谅解备忘录,雅万高铁项目作为中印尼发展战略对接第一阶段的标志性项目,目前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经理部在全速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吸引越来越多印尼人加入到雅万高铁的建设中,他们的故事也在这里悄然书写。
  Nia今年37岁,家中养育着3个儿女,她是雅万高铁德卡鲁尔站工区的印尼籍帮厨。出生于农村的她,延续着家族几代人的务农生活。目前在项目部已经工作8个月,相较于之前靠天吃饭,她现在的收入更加稳定也更加丰厚。Nia说:“我之前并没有正式的工作,就是帮老父亲种田。以前家庭收入非常不稳定,家中三个儿女,生活费用不算小。现在好了,有了雅万高铁,我至少不用再为孩子们的吃穿上学发愁”,性格开朗的她说着就笑起来,两只大眼睛充满了光彩,她接着说:“虽然工作中难免有一些酸甜苦辣,但这就是工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中国朋友对我好,所以我也对他们好。”
  除了收入上的改善,36岁的项目部保安Idan也感受到了项目建设给他带来的积极影响。在高铁项目建设前,他一直在万隆北部工作。家住万隆南部的他,上下班就是一种折磨。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在路上,且不说陪家人的时间少,要是遇到不好的天气,更危险。加之家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之前的工作叫他有苦难言。车站项目启动后,Idan的这一情况彻底得到改变,终于找到一份“家门口”的工作,他非常满意。
  还有一些人从该德卡鲁尔站项目中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收获一份事业,一份成就。32岁的Sofia在德卡鲁尔站项目部开了一家餐厅,为项目部近200多名印尼籍员工提供一日三餐。她偶尔也抱怨一句开餐厅很辛苦,一天几乎没有一刻可以清闲。但是作为当地里长的妻子,她说她有责任为项目部印尼员工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项目部80%的员工都来自附近的村庄。在项目建设前,Sofia在一家工厂工作,收入微薄,也没有太多能为村里做的。现在,有了自己的餐厅,她既能为项目部员工提供便利,还为附近村里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在她的餐厅固定工作的就有5个人,还有送菜采购这些,也带动了村里不少人家致富。Sofia的这些员工原本计划要到中东务工挣钱,有了这个工作机会,她们也不需要再跑到国外去了。Sofia还提道:除了改善她自己员工的收入,她现在也有能力给村里一些帮助,村里的清真寺建设经费中就有她的捐款。
  德卡鲁尔车站工区始终坚持“建好一座车站,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群众,改善一片环境”的理念,加强与周边村落沟通,积极安排周边村民上岗,提供车站的生产运营、卫生保洁、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绿化管养、餐饮供给等服务性工作岗位,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工作保障,真正意义上实现“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叶华秋中国中铁印尼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工区供稿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