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0年05月18日 第2020-05-18期 >> 第B7版:世界文化之窗
按日期查阅

当隔离变成了生活的常态

  

社交疏离(social distancing),自我隔离(self-quaran
  tine),这些词儿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这次新冠病毒蔓延全球,它们却变成了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总统在电视直播里大声疾呼,“keep social distance!”;公司CEO发来邮件,提醒每位员工出行要保持社交疏离;学校校长写邮件来叮嘱孩子们不要出去聚会,遵守社交疏离纪律。隔离之声不绝于耳,整个世界仿佛一下子进入了隔离状态。
  学校关闭想想就在两个月前,我们这些住在大华府的家长们,还在为学校是否关门而焦虑万分。很多公司允许雇员在家工作,可孩子们每天却要去上学,一旦病毒变成社区传染,那这些孩子岂不成了一个个流动传染源,怎不叫人心急如焚?三月十二日那天,弗吉尼亚州长终于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可学校关还是不关,要由各个郡的校董事会来决定。下午家长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们郡的几位校董开完会,郑重地告诉大家,基于本郡目前的疫情状况,危险并不很高,学校照常开门。
  消息一传开,家长群里炸锅了。这也太不负责任了,眼见纽约加州病人越来越多,邻居马里兰州已经宣布马上关闭学校,这边竟然还说危险不高,难道非要等孩子中了枪,才肯关门不成?那天晚上,几位校董的信箱估计一定给家长们汹涌如潮的邮件挤爆了,有的家长还同时给州长写信,表达自己的忧虑和不满。直到深夜,校董会总监给全郡家长发出了第二个邮件,宣布全郡中小学从明天开始一律关闭。这次家长们的集体行动,充分显示了民意的力量。而就在第二天,即三月十三号,特朗普总统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从此美国的疫情急转直下。所有的公共娱乐场所、餐馆酒吧一律关闭,公司员工全部在家工作。真正的隔离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女儿的高中关了,而且一直要关到学期结束,连暑假的活动也全部取消了。校长在同家长的最后一次线上会议中,细说了自己最后离开校园的经过,说到动情之处她有些哽咽,“我打开警报器,锁上了大门。面对空旷的操场,站了足足十多分钟。想起昔日学生们在校园生龙活虎的样子,我忍不住流泪了,其实我是个不轻易落泪的人呢。”校长的话也让我心绪难平,谁也说不准何时学校才能重新打开,孩子们才能重返校园。病毒爆发使一切都变得那么不确定,那么不可预料。
  隔离的日子把我们这个家变成了多功能场所。家不只是用来居家过日子的,家也可以是学校,是办公室。我和先生都在家办公,儿子女儿要上网课,四个人共用Wi-Fi,网络短路时有发生,彼此得互相照应着一点。儿子的网课多半在下午,我就早早起来上班,以避免网络堵塞。
  儿子的大学很早就作出决策,春假以后学生不能返校,全部改成远程授课。杜克大学办事很有效率,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把网上教学的各项事宜安排妥当。儿子每天的课表与在校园里没什么两样,按部就班有板有眼,远程教学看起来对他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女儿学校的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我们费郡(Fairfax county)是全美国有名的大县,全郡中小学生总数多达187,470。要让这么多从小学学前班到高中四年级的学生,同时改成网上上课,无异于一项巨大的工程。去年秋天,全郡所有的高中生都得到了一台手提式电脑,可初中和小学尚未普及人手一机。还有一些低收入家庭,家里根本没有安装Wi-Fi。这一系列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这么庞大的公立学校体系,要确保每个孩子都不失去教育机会,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停学了一个月之后,全郡中小学的网课终于在四月中旬正式开始了。
  女儿上的第一节课是体育课,听得出孩子们都异常兴奋,互相打招呼问候。老师逐一点名,询问每个人的情况,讨论了体育课将如何在网上进行。他让每个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家里都玩些什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大概是憋得太久了,网课给了他们一个释放情感的空间。看来学校的功用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交流的场所和氛围。
  一周只有两天这样的远程授课,与正常教学的效果没法同日而语。家长们不再像以往那么苛刻抱怨,严峻的疫情教会了人们宽容。突如其来的病毒打乱了所有生活的常态,我们只能在这不正常的生活秩序中,寻求一种有秩序的生活。
  商城酒吧关闭美国的确是个消费型国家,要说美国人最享受的莫过于购物。且不说感恩节圣诞节商家大促销的购物旺季,就是平常的周末,一家人开车去逛Mall,买衣物买日用品,再顺便吃顿饭,已经成了美国平常百姓的平常日子。
  可是疫情凶猛袭来,给这平常的日子划上了句号。我们弗州最先关闭的就是购物中心,那些集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城,在我们北维州就有六家之多,它们为居住在城郊三百多万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为了保持社交疏离,三月中旬,州长宣布关闭所有的购物中心,酒吧和餐馆。
  美国人喜欢到酒吧喝酒开爬梯。我的一位同事,六十多岁了仍然是单身,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周末泡酒吧看球赛。州长的居家禁足令一发布,酒吧没法去了,他特别郁闷。在每周一次的小组在线会上,大家互相问候,他却连连叹气,说不知道这禁闭得蹲到何年何月。一个小小病毒,使人们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收敛起那些奢侈的嗜好,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常态呢?
  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以开餐馆开店为生计的人们,关闭商城酒吧餐馆,就如同断了他们的生命线。禁足令实施了一个多月,美国的失业人口已经飙升到三千三百多万(截至五月七日)。
  从电视新闻看到,许多州都发生了抗议禁足令的民众示威活动,包括我们弗吉尼亚州州府里士满(Richmond)。那些站在街头抗议的人们,也许有着各自的困窘与无奈。出去工作便冒着染上病毒的危险,可死磕在家里,同样是坐以待毙。虽然联邦政府为救济小企业主发放了无偿贷款,可毕竟是杯水车薪,更不是长久之计。
  从纽约到洛杉矶,从休斯敦到新奥尔良,几乎每个州都在给困难的人发放救济食品,从电视里看到等待领救济食品的车队像一条长龙,伸出去十几英里。有人接受记者采访说,他们等了足足十二小时,才领到了食品。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怎么可能使这么多人陷入生存的窘境呢?
  网上购物Mall可以不逛,可饭不能不吃啊。自从全美启动国家紧急状态,网上购买食品就开始紧张起来。以前,我也偶尔会从网上买东西,可从来没有网购过食品。每周一次去超市买菜,已然成了雷打不动的日常。二月中旬听说西海岸的人们在抢购大米,我还无动于衷,心说又不是世界末日,何必如临大敌似的。
  进入三月,纽约出现社区感染,东海岸的疫情日益严峻起来。我到沃尔玛网站网购,简直就跟打仗一般。大多数食品都限购两个,很多甚至显示“无货”。我不断地往购物车里面放,系统就拼命地往外面踢。拉锯战打了整整一个晚上,好不容易把东西抢到了车里,到最后一道关口,一排字跳出来,几乎让我崩溃,“没有送货时间,请您以后再试。”
  赶紧去查看其他食品店网站,也并不比沃尔玛好多少,仿佛是高速公路上塞了车,到处拥挤不堪。于是只好等到午夜,夜深人静,好像要偷袭“珍珠港”似的。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悲戚感,都是这病毒闹的,不然的话,开着车随便去哪个超市,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买回来一车好吃好喝。来美国二十多年,这还是第一次为买菜发愁了。当计算机屏幕上的时间跳到12:00,我有力地按下了刷新键,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买下了这第二单食品!
  送货小哥来的那天,我透过门玻璃,看他把一袋袋食品放在院子车库门前,他没来按门铃,转身看了一眼,开车走了。我在心里祈祷,感谢这些无名英雄,若是没有他们的服务,我们怎么可能安心地呆在家里。就在几天前,第一位送货大叔来时,还从容地敲开门,帮我把食品袋搬到房门前,并让我签字。因为这个Covid-19,一切规则都改变了。我能做的就是通过网络,把小费加给这些送货小哥,他们是在冒着风险提供服务,使这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转。网购食品已经两个多月了,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很多食品店都改变了营销策略,提供方便快捷的网购途径。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隔离关闭,人们似乎是急不可待了,我们弗吉尼亚州很快就要重新开放。然而数据并不令人乐观,弗州感染人数已经达到27,813,而全美国的感染人数高达145万之多。未来会怎么样,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人类仿佛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恍惚之间,这个春天已悄悄接近尾声。多少年以后,当我们蓦然回首,2020是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终生难忘的一年。人类仿佛经历了一场世界大战,所有人都身不由己地裹挟在其中,死亡随时随地都会逼近,恐惧如同暗夜里的一张巨网。
  不由地想起了那个古老的话题,什么才是幸福?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幸福就是清晨从梦中醒来,看太阳照常升起。当隔离成了生活的常态,我们才真切地领悟到,平常的日子才是最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舒怡然,现居美国。著有散文随笔集《千万里追寻着你》。小说散文入选多种文集。舒怡然(美国)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