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0年05月11日
按日期查阅

中国的捐助是无偏见的团结价值的体现

  近日,在世界各国全力抗击新冠肺炎、急需精神和物质支援的时刻,中国对伊斯兰教国家及大部分国民为穆斯林的国家给予了急需和必要的援助,体现了中国的民主态度。扶助他人而无论对方的种族、宗教、政治观点差异背景,实乃大德。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管仲曾于公元前645年在其著作中写过关于人的观点,提出要“以人为本”,意即人是国家政治结构的根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此外,还有不少中国古代圣贤也提出过人本观点。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就曾有古训,称“民为贵,君为轻”,人本观念指出人是最重要的,管仲和孟子这两位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民为贵”思想至今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的精神源头。
  今天,中国继承这一思想,把形成于公元前几百年的哲学理念作为当代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根基。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极具积极意义,是中国文化传统对当代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划,都要围绕着人来开展。这是继续实现和丰富所有人的道德和物质生活的主要基础和前提。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须将“德”置于物质利益之上,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这一哲学思想有两层基本含义。首先,“人”指人类本身。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强调人的价值高于物。在当代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本观念作为发展理念更多地是指基于物质的发展。其次,“本”指基础。对人的重视是哲学价值论的概念,而不是本体论的概念。把人置于首位不是为了回答宇宙本体论中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为了回答在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应该得到关注的问题。以人为本意味着人是第一位的,最根本的。孟子表示,国家的所有政策都要以人为出发点,教育政策要以学生为本,外交政策要以全人类利益为主旨。以人为政治体系之核心,这就是孟子所谓的德治。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下的中国国家建设的特色,体现了以人为一切工作出发点的特征。发展是首要任务,而人则是发展的主体和服务对象。其基本条件和方法是协调、可持续、全面。无歧视(不偏不倚)地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生活中的问题,包括福利、教育、卫生等方面。自从中国总体上转变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以来,每位主席和其他领导人都继续将这种人本哲学核心思想作为国家建设基础以及中国建构国际关系的指引。
  中国真心诚意地向正与新冠肺炎苦战的国家提供帮助。中国政府的资助并不考虑种族、宗教、政治倾向等差异,这种态度就是公元前654年管仲首次提出的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中国人道主义援助是无偏见的对人的尊重和爱护,从不以宗教、种族或政治来区分轻重。一些捐助流向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沙特、苏丹、叙利亚等伊斯兰国家,以及印尼和马来西亚这样的大部分国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在各国倾力抗击新冠肺炎,急需精神和物质支援的时刻,这种人道主义援助意义重大。中国在伊斯兰教国家或大部分国民为穆斯林的国家急需援助时给予救助,体现了一种真正的民主态度。真正的民主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政策包括外交政策的目的。至善者总是把人置于政治结构的中心,忽视宗教背景而高度尊重人权。这一原则正是民主的实质。然而,当前的民主思想常被狭义地理解成了举票民主。民主投票方法不过是给予普通民众一种政治参与感。实质民主的意义则超过了每届大选中的选票。从大选的角度理解民主矮化了民主的实质含义。民主的真正要义在于,把人作为每一项内政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所有的政治机制都用于服务人类社会。
  (作者系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部主任、政治学博士。原名:Veronika Saraswati)雅加达:维罗妮卡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