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0年03月09日 第2020-03-09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董玥

我在英国戴口罩

  今年年初,我刚到英国两周左右,国内的新冠病毒疫情猝然爆发了。一时间人心惶惶,我也为国内的亲友们焦心不已。每日看着增加的确诊数字,以及全国各地的抗疫措施,我一直在祈祷新冠病毒的阴霾早日散去。二月底,经过一个多月的严防死守,国内的疫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尤其是我家乡江苏省,已经连续数日零例确诊。
  然而,与此同时,疫情开始将魔爪伸向国外,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多国相继沦陷。我所在的欧洲,意大利亦然成为了“中国的武汉”,欧洲各国的确诊患者为数不少都曾有过意大利旅游史。原本,我还存有一丝侥幸心理,认为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相隔一道英吉利海峡,或许能成为此次疫情迅猛攻势下的“漏网之鱼”。奈何如今有便利的全球化交通运输系统,再加上这段时间正逢假期,意大利北部的滑雪场一直是英国人趋之若鹜的热门度假地。不几日,英国的新冠病毒确诊人数便翻了两番,飙升到53例。对于一个国土面积并不广袤的国家,这样的确诊基数是可怕的。
  一 时 间 ,“Coronavirus outbreak”(新冠病毒爆发)一 跃 成 为 了 英 国 BBC NEWS 最高频率的搜索词,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也被相关的报道所占据。一同在班戈大学交流访学的华人同学们提醒我,赶紧囤积物资,Boots的N95口罩她们可以帮我代购。华人留学圈里,大家奔走相告,让彼此尽快做好防疫准备。与之相反,不少英国本土人竟十分淡定,甚至可以说无动于衷。就拿我的三位英国厅友Georgia、Tom、Oliver来说吧,他们都来自英格兰地区:南安普敦、伯明翰、谢菲尔德。尤其Tom的家乡伯明翰,是英国人口第二大城市。这次假期之后返校,他们从家舟车劳顿回到我们宿舍,竟然全程不戴口罩,跟往常毫无二致。当他们看到戴着口罩的我,个个满脸惊诧,觉得滑稽和不可思议。“你们可以囤一些口罩,还有一些保质期长的食物,最近疫情爆发期,尽量减少出门。”在厨房偶遇时,我抬高调门叮嘱道。“不不,我不戴口罩,”Tom笑得天真可爱,蓝眼睛里闪烁着调皮的神采,态度却是坚决的,“那是病人才会戴的东西,或者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生才需要,我身体健康得很呢。”“可是新冠病毒有十四天潜伏期,戴上口罩的不一定生病了,更多是为了保护自己呀。”他看出了我的好心,一边安慰我放松心情,一边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当晚又带回一群朋友在客厅里开起了Party。
  相比而言,Georgia的防范意识略微强一些,她从Morrison囤了几瓶杀菌洗手液,勤快地给厨房开窗通风。除此而外,也没有更多措施了。“我算是朋友中胆子比较小的,”她从烤箱里拿出一盘豌豆,边吃边聊道,“周围的朋友们很多都觉得媒体在夸大其词,病毒爆发期最坏情况有80%的英国人会感染,怎么可能?再说这个病致死率只有不到2%,不必太过慌张。”“我很奇怪,我们国家的政府一直在向公民宣传疫情期间出门必戴口罩,因为这种病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播的。可你们的政府只提倡洗手,为什么不强调一下戴口罩的重要性呢?”我不知道“舍本逐末”在英文里怎么说,但Georgia似乎听出了我言语之间的这一层意思。“我们从小到大,从来就没有戴口罩的习惯,”她挠了挠头,笑得有些尴尬,“在我们的观念里,如果你出门戴口罩,就是默认自己有病的意思。除非真有症状出现,不然没人愿意被误解为病人。而且,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人戴口罩,反而有点生气,最本能的反应是:你已经有传染病了,为什么出来晃荡,不在家老实呆着养病?”听了Georgia这番话,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戴口罩走在路上,常常会接收到异样的眼光以及有一些戴口罩的华人留学生当街被打了的“原由”了。
  目前,英国的确诊人数还在逐日攀升,甚至有两次单日突破十例的记录。除了呼吁民众勤洗手外,英国政府并未做出更多实质性的举措:比如明确该病毒唾液传播的途径,强调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护;比如限制人口流动,将意大利回国人员集中隔离十四天;比如学校停课、公司停班,大型人群聚集活动取消,阻止病毒进一步扩散……以上这些常规操作,一律没有。以我所在的班戈大学为例,老师们还在热情高涨地参加罢工集会,不参与罢工的老师则在学校正常上课。我所居住的圣玛丽宿舍区管理员,还跟往常一样发送宿舍联谊的通知,鼓励大家走出房间,广交朋友、感受多国文化。此外,Pontio文娱中心人头攒动,讲座和戏剧表演还在按原计划进行。昨天,负责国际交换生安全事务的Christine发邮件告知我们:“新冠病毒只在英国境内小规模传播,不必惊慌,尽情享受生活吧。”可是当天的确诊人数已升至39,她却写成了几天之前的23。如果说,班戈所在的威尔士地区相对安全(目前只有1例确诊),人们不够重视情有可原,那么询问了一圈在英格兰地区留学的朋友们后,我是彻底困惑了:伦敦、曼彻斯特、利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人们也根本不把新冠病毒当回事儿,地铁、巴士、火车、餐馆、景区人满为患。除了药店和超市里的洗手液异常畅销外,日子跟以前没差别。我的厅友Anna刚从伦敦旅游回来,她感叹道:“每当旁边有人咳嗽,我就心慌意乱。我有点害怕了。”可是,她本人照旧奉行着:不戴口罩、不囤粮、不放弃酒吧的“三不原则”。
  如今,我身在英国,亲历了这次疫情在欧洲的大规模反弹。对比国内的严防死守、众志成城,英国的土地上仍是一派夜夜笙歌。首相鲍里斯甚至以自我称赞的口吻,向媒体爆料:“我去医院进行走访,其中或许就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但我跟他们每个人都握了手!”无论出于东西方认知观念的不同,还是感觉政府执行力的差异,抑或是民众防患意识的强弱,此时此刻的我,都深切地感到在这一片异乡的土地上并不安全。
  窗外,正飘着淅沥小雨,又是一个天气阴沉的日子。下午两点,英国官方又将公布最新的确诊人数。留学圈的朋友们正在热烈讨论着回国事宜,我也给班戈大学发了邮件。在等待回复的日子里,我依然会坚持出门戴口罩,还要竭尽全力怂恿身边更多的同学戴上口罩,增强预防意识。这不仅是我——一名东方人的一份善良,更是作为同窗学友,我发自内心的一份诚挚的关怀!(作者系中国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英国班戈大学交换生。)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