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0年03月06日 第2020-03-06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凉州一抹中国红飘过大洋

汪大庆Moma
凉州城南门一景

  热一碗剩饭,说一份心情。若是一碗好饭,再焙炒一下,依然不错,因为它可能是个样板,别人总还得照着做——月前的中国凉州艺术界就有这样一碗不怕翻炒的好饭。
  其时正值中国2020年春节前后。在西部的一座边陲城市,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凉州"(地州级),一场艺术盛宴以前所未有的豪派气度揭开了锅,且不说作品的丰富多彩、笔会的泱泱风度、活动的饱满浓烈,单是每位与会者颈项上的一袭中国红就足矣成为整个盛会的点睛之笔——从来,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却往往是展示成败的关键。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形式,使这一抹中国红缠绕凉州的艺术火焰一起烧照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本次艺术年会只是凉州历年无数次艺术活动中的一个,只不过今年换了一幅马甲,效果就不大一样——礼仪面子文化运用得法是有很大正向价值的。著名媒体人、华侨传记作家丁剑先生看到了相关信息,满怀诧异地说:我一直以为中国大西北很荒凉,想不到风景这么好看,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比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差。以后一定要抽空去西北看一看。
  我说好日子、新气象,应该为故乡讨个彩头,也与海外分享,于是开写《凉州一抹中国红》。但适逢过年团拜——海外华族保留和沿袭着往日传统习惯,很多华侨企业及社团都喜欢在报纸上团拜互致问候,顺便总结工作、沟通客户、展望未来,他们的活动排满了报社的日程。一位报社负责人说:这些都是华侨社会主流,他们的愿望和活动就是媒体最重要的日程;他们最看重年关——版面有限,其他内容就只能让位于先生们的团拜而延后了——事实上,农历正月29日我还去参加了华侨前辈的一个新春聚会,终于算是给过年划了个句号。
  在凉州本土,一抹凉州中国红亮瞎冬季自不必说;接着红到了全国——以满建国、董晓林等发文登上独角兽网红自媒体"今日头条"为标志,使一个地市级的艺术事件在客观上上升为一个全国性乃至更大范围的宣传,反过来又引发了凉州更大一波的关注;我在第一时间刷了屏,引起了一些海外朋友对荒远凉州的新认识,也进一步促成了《凉州一抹中国红》的发酵。
  在中国,政府是社会活动的主导,活动的规格均取决于出席活动的政府代表的官阶。这次活动,市上主管宣传的副部长、文艺界最高首长林艳军、名作家李学辉等出席,大致能算是规格很高的艺术活动了。年内,一系列省市内外相关写生活动、画展、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均围绕凉州这座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之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展开;围绕习近平主席登临过的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沙漠治理典范——“八步沙”林场展开;围绕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的文件签署地——白塔寺展开;围绕亚洲乃至世界第一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展开;围绕中国石窟之祖——天梯山石窟等等文化胜迹和民生工程展开,开启了一场宏阔持久的文化艺术耕耘之旅。最终在岁末年初时分陆续收割和盘点。
  当一抹凉州中国红随着凉州人的脚步飘飞到东南亚上空的时候,这个上世纪就因大佬云集、援助祖籍国革命而为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传统福地,似乎才略有惊诧地蓦然回首——大西北怎么可能这么好呢?不都是沙漠吗?
  事物的价值在于被关注,凉州大地也希望被更大的世界所关注。国际日报就是一个更大的世界,从正面看是世界之窗,从背面看是世界之眼。
  由印尼华贤熊德龙博士创办的美国《国际日报》与印尼《国际日报》,旗下拥有多种子报,并代理《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同步发行,影响深入北美洲、东南亚地区,在世界华侨华人和多国政界、商界、学术界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国际日报》在印尼成为第一大华文报纸。
  一抹凉州中国红,搭载国际日报的航班,漂洋过海或穿越洲际,些微光芒映照到五洲四海。
  在雅加达和华侨说起故乡凉州,大家都十分陌生,但讲华夏九州,很多人都知道九州就是中国的代称。我说凉州就是九州之一——古先设雍州,后改凉州,称雍凉之都,为西北首府。他们似乎若有所思对得上号了;还有一些传统文化较为丰厚的华侨,他们知道《三国演义》,从这里捕捉到了凉州的影子;再剩下却是凉州(实为兰州)拉面的吃货记忆,其余便无从所知,即使貌似高大上的中国国际旅游标志铜奔马等等均不如一朵浮云确切。
  我说凉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的遗存和积淀都非常丰厚,正如余秋雨讲的:“凉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关键所在”。中国文学的边塞诗,高峰无出凉州;东晋时期,华夏有两大中心——首都建康(今南京)和凉州;唐朝时期的凉州在全国的位置大约对应今天的上海。华侨们都很惊讶,同时似有景仰。我说中国传统的艺术在凉州根深枝蔓,甚至倔犟,但并不泥古,于是凉州能出产国家级的艺术大师。
  本次笔会实际上便是一个中国笔墨飞扬的专场——只有中国画是能靠一笔、一墨、一张纸便可以收揽大千世界于笔端的神奇存在,只有中国书法是靠书写文字本身而成其万千气象的独有艺术。
  凉州的艺术就是这样,一如凉州的存在般执着和硬菜;一如凉州的脾气,冷不丁一笔飞鸿,无人能及。(作者系中国外派教师)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