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6月05日
按日期查阅

这样的“产能过剩”不妨更多些,来得更猛烈些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临时代办周侃

  最近,美国的一些政客又在搞事情,频频公开指责中国在多个领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电脑芯片等数百种商品加征新的关税。他们背后的逻辑是,中国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生产出了世界其他国家无法吸收的“过剩产能”,会给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带来“巨大风险”。上述论调乍一看,确实有点迷惑性。然而,但凡了解一点国际经济常识且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能发现这纯粹是站不住脚且包藏祸心的谬论,其实质是美国有些人不断杜撰出“中国威胁论”的又一个最新版本。
  为什么说它站不住脚?让我们先来搞清楚两个基本事实:
  首先,美方声称的“过剩产能”到底是什么样的产能?此次美方主要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等。等一等,这些不恰恰是各国最需要、都在大力发展的绿色优质产能吗?相关产业不恰恰是疫情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所亟需的新动能吗?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确实发展很快,并同很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了合作。通过相关产业的出口与投资,既让各国人民享受到了中国高性价比的先进绿色产品,又带动了很多国家的制造业升级和当地就业。美方口中所谓的中国“过剩产能”,实际上是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优质产能,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正能量。
  其次,美方声称的“过剩产能”到底过不过剩?从经济学角度讲,产能过剩是指行业总的生产能力远远超出市场的需求。而从相关指标来衡量,所谓的“产能过剩”并不存在。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均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由此可见,这些优质、先进的产能非但没有过剩,反而是不足的。
  在厘清了上述两个事实后,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已经不值一驳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这一刻意编造出来的论调究竟包藏着怎样的“祸心”?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十几二十年了。为什么之前中国长期是美国第一大商品进口来源地的时候,不说中国“产能过剩”?为什么之前中国向美国出口10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架波音飞机、代工每部苹果手机只能赚取不足10美元的时候,不说中国“产能过剩”?而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部分产业向高端迈进了,就立刻跳出来指责“中国产能过剩”?
  另外,美方指责中国的高端工业品过度出口。但实际上,美国所生产的芯片约80%都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约80%、50%出口,波音、空客生产的客机也是主要用于出口。难道美西方国家向世界出口高端产品就是合理的,而轮到中国就是“过剩”、就是“倾销”吗?
  对这些问题,其实背后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美西方刻在骨子里的霸权思想,是本国优先的利己主义,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在所有方面,他们早已习惯了站在世界之巅和“老子天下第一”,不能接受和允许任何国家挑战自己的权威,具备可能超过甚至接近自己的实力。
  长期以来,美国有些人总是乐此不疲地反复做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打着所谓“民主”、“人权”、“规则”等各种旗号,给别的国家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国家扣上一顶又一顶“帽子”,然后就大搞打压、遏制、抹黑。这次,又发明了“产能过剩”。其目的,就是希望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从而让美西方国家能够继续享受廉价初级产品和低端工业品带来的优越生活同时,用高附加值产品在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满。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只能我永远比你行,比你过得好”。
  无所谓,让这些人折腾吧。还好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并不是由他们说了算。再怎么折腾,也阻止不了中国的发展,改变不了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的潮流,唯一的效果只是让世界越来越看清了他们的双重标准和担心自己霸权不保的恐惧焦虑。
  另外,如前所述,如果中国被指责“过剩”的是如此优质的产能、对世界经济如此正能量的产能,那不妨让这样的“过剩”再多些,来得更猛烈些吧。而且我们也希望这顶帽子以后能够被扣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头上,那将是发展中国家的集体之荣和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共同之福。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