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4月04日
按日期查阅

试窥莫斯科恐袭的黑幕

廖省:林越

  3月22日晚,俄罗斯莫斯科西北郊红山区的番红花音乐厅(CrocusCityHall),爆发震惊世界的恐袭事件,数名穿迷彩服、头戴鸭舌帽、手持AK突击步枪的枪手冲进即将开演的摇滾音乐会进行无差別扫射,投掷爆炸装置,现场一片火光和混乱,如同世界末日。
  就在俄罗斯强人普京高票连任总统不足一周,恐怖分子选择这个地标性音乐厅发动攻击绝非偶然。恐袭现场视频迅速流传,引发全球震撼。抢手袭击后乘一辆白色雷诺汽车逃离,留下被烧毁的音乐厅,及不断增多的受害者。因音乐会有六千观众,造成民众巨大伤亡,莫斯科12家医院参与紧急救治。截至周日晚,死亡人数达137人,伤百余人。死者包括多名兒童,还有躲在母婴室、储存室、厕所等封闭处而惨遭烟熏窒息而死的受害者。
  《亚洲周刊》刊载丁果《莫斯科音乐厅恐袭案 死伤惨重背后疑云重重》评文称:“对于此次恐怖袭击,莫斯科官方几乎没有半点犹豫,即刻宣布依法以‘恐怖袭击’定位立案调查,在翌日公布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的结果,发现在袭击现场有冲锋枪及大量弹匣和弹药,抢手行动极其专业,显然这不是一场临时起意的恐怖袭击,应该是蓄谋已久。”
  蹊跷的是,只剩残兵败卒的伊斯兰国(ISIS-K)阿富汗支部立即声明袭击是该组织发动的,“是针对反伊斯兰国家的激烈战争的一部分”,称“袭击了一场基督徒聚集活动,打死打伤数百人”。还发布了从袭击者角度拍摄的音乐厅恐袭画面,来证明与枪手的关联。但是专家质疑这次恐袭与ISIS的传统手法迥异,而且现场也没有出现过ISIS的标志。
  然而,美西方媒体马上开始大规模聚焦伊斯兰国重整及它与俄罗斯的宿仇。《纽约时报》更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与伊斯兰国的敌对关系,为这次恐袭做出毫无根据的解读。甚至还忙不迭地“澄清”乌克兰与恐袭事件无关,担心普京因恐袭而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
  普京在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汇报后,神情严厉地发表电视讲话:宣布24日为全国哀悼日,向受害者家属致意。其次,莫斯科地区采取反恐措施,防止悲剧重演。最后表明已抓获11名嫌犯,包括4名恐袭枪手,俄方将追查并惩罚所有幕后黑手。普京形同公告全球,俄罗斯已有罪证在手,但只字未提ISIS,反而强调恐怖分子与乌克兰方面的联系。
  俄罗斯内务部则宣称,四名枪手与恐袭嫌犯不是俄罗斯公民,相关机构正在携手调查他们在俄境内停留的时间,事态发展让人感觉背景不简单。国际社会担心这次恐袭是否与历时三年的“俄乌战争外溢”有关。质疑ISIS是否还有能力?为什么要策划这场恐袭?
  媒体引述嫌犯的供词,称有人用一百万卢布(约一万美元)“买凶杀人”,其中一些是塔吉克人。而俄罗斯有国会议员贴文指出,既然嫌犯们往乌克兰逃,乌方难避嫌疑,一旦发现乌克兰染指,俄军应在战场上有“正面、明确的回应”。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放話,若基辅被证实涉案,乌方人员“必须被毫不留情追杀,包括犯下如此恶行的官员”。
  恐袭事件发生后,乌克兰高级官员即刻表示,与此次恐怖袭击“毫无关联”。而在俄罗斯出现乌方可能涉案的传言后,乌国防部情报局立刻反击,称莫斯科恐袭是俄特工按照普京的命令挑起的,以便“进一步升級和扩大与乌克兰的战争”。有人解读,乌方如此宣布,可能真的牵涉恐袭,因见嫌犯已落入俄罗斯之手,故用先发制人之计抹黑莫斯科。
  莫斯科恐袭发生后,美方一再强调其情报局早就闻到大规模恐袭的风声,故于三月初已向俄罗斯当局及美国公民发出警告,称可能发生“有计划的恐怖袭击”,可能针对莫斯科地区的“大型集会”,包括音乐会。但俄罗斯方面表明完全没接到美方所谓的“警告”。
  俄罗斯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28日召开会议,听取莫斯科恐袭事件的调查进展报告。侦委会又抓获了一名参与资助恐袭计划的嫌疑人,初步调查证实了恐怖分子行动的计划性、充分准备和资金支持。掌握了他们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联系的证据及资金的数据。
  俄罗斯外交部31日声明,根据《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俄方要求乌方采取措施,逮捕并引渡包括乌克兰国家安全局长马柳克在内所有参与这次恐袭的人员。马柳克日前承认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与乌方有关,还透露在俄实施其他袭击行动的细节。乌方违反反恐公约规定的义务,应承担国际法责任。
  《塔斯社》之前称,俄罗斯莫斯科巴斯曼区法院以涉嫌实施恐怖袭击“缺席逮捕”马柳克。马柳克曾暗示其部门参与对一些乌克兰和俄罗斯政治家的谋杀计划。还发布消息说乌国安局参与了对俄炼油厂的袭击,并将克里米亚大桥和在黑海航行的船只列为袭击目标。
  乌克兰媒体3月31日报道,乌方就俄罗斯再次指责乌克兰实施莫斯科音乐厅恐怖袭击,要求逮捕乌国安局长马柳克一事发表声明:俄罗斯外交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乌克兰参与了“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事件,却向乌克兰提出根据《国际公约》立即逮捕和引渡所有参与袭击者们的要求,说乌克兰将承担国际法律责任。那是毫无法律依据的言论。
  4月2日,普京在俄内务部扩大会议上说,恐袭事件实施者是为了金钱而犯罪,“而不是出于宗教或政治因素”。对俄而言,重要的不仅是查明恐袭事件的直接实施者,更要查明这一犯罪链条的所有环节和最终受益者,“(恐袭)的幕后主使,我们一定会找到”。
  莫斯科“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事件已造成144人死亡。截至4月1日,莫斯科巴斯曼区法院已批准对涉嫌参与恐袭的10人羁押候审,包括实施恐袭的4名枪手。在恐袭的黑幕里,有各方面的政治谋算;对于无辜的受害者,他们的冤屈能得到正义的伸张吗?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