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3月27日
按日期查阅

中国突破“等离子体”隐身术

廖省:林越

  中国外长王毅3月17日赴新西兰、澳大利亚进行5天访问,获得成功。日本《朝日新闻》近日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国总统拜登及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于4月在华盛顿会谈,加强日美菲的安保合作,以遏制中国在东海和南海“日益加剧的海洋扩张行动”。
  专家分析,美日菲的这一轮互动是因为看到中澳之间的关系回暖,澳大利亚不愿跟着美国在南海“趟浑水”后宣扬的。因此,中国解放军也毫不客气地对美日菲“亮剑”!
  香港《商报》采访中国空军副司令员王伟。他透露,“轰20”很快就会对外正式公布,并否认有技术瓶颈,称轰20“值得骄傲,也值得兴奋。意义非常大。”“我们不跟美国比,我们只保卫自己的安全!”而轰20的隐身性能,吸引了国际军事专家的关注。
  《南华早报》早在2月25日就已报道,中国科学家突破了等离子体(Plasma)隐身科技,“等离子体”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吸收、折射、改变电磁波频率,使敌方雷达无所适从。这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陕西省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研究团队多年钻研的成果,该项技术可让任何类型的军用飞机具备部分隐身性能!这种技术方案很快就会应用到各种军机,满足中国空军对卓越军事能力的需求;隐形飞机无需再按复杂的隐身气动布局,而可根据最佳空气动力学进行飞机的设计。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将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根据物理定律,“等离子”是固态、液态、气态以外的物质第四态,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团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这类物质的性质非常独特,和气体一样,形状和体积不固定,会依着容器而改变,向来难以被掌控。
  现实中常见的案例就是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那团等离子体包裹的火球,雷达难以跟踪,通讯无法保持,因为这层“等离子体”会阻止部分信号通过,甚至改变穿过的信号频率,这种神奇的特性会导致此时的通信完全中断,俗称的“黑障”就是这个阶段发生的。
  等离子体隐身理论早在1956年由通用电气公司的阿诺德·埃尔德雷奇(ArnoldEldredge)阐述,提议在飞机上使用粒子加速器来创建电离云的“物体伪装方法和装置”专利申请,并且在1964年被授予3, 127,608号美国专利。但50年来的后继研发进展十分有限。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分为放射性电离和高压电离两种方案,中国所研发的属于后者。但另辟蹊径,独创“密闭式电子束等离子体隐身的技术方案”解决等离子体产生和维持的难题,在需要隐身的部位设置异形等离子体罩,使等离子体产生后不随高速气流散失;还解决了如何产生高效等离子体的难题,让等离子体所消耗的功率降低,让反应速度倍增。
  美国B-2飞翼造型在飞行时容易抬头,没有垂尾则容易侧滑。B-2气动布局的重心位于升力点之前,受扰动气流导致飞行器迎角变大后无法自然恢复,要用飞控软件去控制翼面,高空飞行时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在起飞或降落时由于低空气流复杂可能造成俯仰失控,直接拍在跑道上。B-2已经不止一次发生这类小事故,国际军事专家也都心中有数。
  中美是全球能拥有“五代隐形战斗机”的两个国家,此外,双方还有大量非隐身的四代机,或四代半战斗机。比如中国的歼-16,现在有了这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关键位置加装几个隐身装置,歼-16战机立马能升级成五代机。这让五角大楼军头们深感不安。
  关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反映出世界强国在该领域的努力和探索。从最初美国的提议,到前苏联的重点研究,再到如今中国的突破,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坚持和创新。虽然技术的发展曲折前行,但每一次尝试都为未来的突破积累了经验与可能性。
  中国科学家3月初透露,未来五代机的设计将摆脱几何形状的束缚,性能将得到极大提升,有望彻底改变空战规则。然而,这项技术背后还存在着巨大的秘密,研究工作往往都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实验论文也极度匮乏,让专家很难获取相关的信息。
  综观上述情况,中国科学家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上的突破,堪称军事科技领域的重要进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质疑,但这一突破已经为未来的军事技术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承认,隐形轰-20的出现使解放军“能够可靠地威胁第二岛链内的美军目标”,甚至“夏威夷和关岛的美军基地都不再安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相信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必将为未来的空战作出重要贡献,或许将重塑世界军事格局。
  在全球军事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隐身技术更显其重要性。各强国纷纷加大对隐身技术的研究与投入,力求在现代战争中占据先机。中国之所以能率先突破,在于举国机制的战略前瞻,以及团队精神的努力研究。未来隐身科技术如何演变,仍有待时间的验证!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