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4年01月02日
按日期查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

记中印尼“两国双园”巴塘产业园董事长陈日铃

  陈日铃博士,福建福安人。于1998年参加工作。现任万信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澳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广州市花都区政协第十届常委,是《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全球多语种版本发行人,也是《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系列丛书出版人,还是“北回归线上的足迹”项目发起人。
  陈日铃博士所创办的企业涵盖制造、环保、检测、文旅、地产多行业。多年来,他拥护国家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助力于让世界了解美丽的中国,大力宣传“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陈日铃博士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己任,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
  一路走来,陈日铃博士的人生轨迹和事业格局一直在不断提升,不断突破和发展。
一、感动中国美丽中国
  从传统制造业到文化创意领域是陈日铃博士最早的事业尝试。为致力于让世界了解美丽的中国,他倾注了大量时间、精力和物力。当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会同全国31家权威媒体联合评选和网上投票,评选出《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评出最美的山,最美的湖,最长的海岸线等17类114个地方。这本书展示了中华民族地大物博的人文风貌,是向世界正面展现中国的极佳载体。
  2006年,当得知这套文集没有外文版时,陈日铃博士发起了《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多语种版本的翻译工作,,将中文版升级为11种语言版本,向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多语种版本成为外国友人最好的旅游指南。2010年,陈日铃博士再次重磅推出《中国最美的地方·亚运专辑》,将其捐献给亚组委,作为别开生面的迎宾礼物。此外,这本书在拉动老少边地区经济方面,更是功不可没。据贵州织金县当地旅游局数据显示:有70%以上的游客是因为看了《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这本书的缘故而前往织金洞旅游的。
  同年,陈日铃博士携手CCTV《感动中国》组委会,参与主编《感动中国》系列图书,将感动中国的人物和事迹用文字记录,用以传承中华文明,传递美好品质。至今,他已参与主编发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10-2019)和《感动中国十年》两套丛书。该系列丛书至今已走进了机关、校园、图书馆,成为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精神食粮。
  今天,陈日铃博士已成为了“感动中国美丽中国”的代言人。
二、地球卫士爱护地球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withaSharedFutureforMankind)理念,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陈日铃博士对这一重大理念有着切身理解和体会,这缘自于他2009年的地球南、北两极之旅。那一年,他从“玄奘之路”到“珠穆朗玛峰”,从北极到南极,全身心地融入世界,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回归心灵。他一路透过沿途的风景寻找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个旅程让他了解了尊重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北极和南极考察归来,陈日铃博士给自己的微信命名为“地球卫士”。与此同时,他决定身体力行。2010年2月,他率先在企业内部完成自我“碳中和”,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家自愿实现“碳中和”的企业。他关注低碳经济,由传统制造业产品输出向技术服务供给迈进,携手世界检测巨头之一的德国TUVNORD集团,成立了万德检测。这标志着万信达企业拓展了业务领域,正式进军第三方检测行业,从此在轻工业品检测、土壤修复、环境监测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另一方面,陈日铃博士也持续关注绿色发展,执着地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辟一个最美的徒步线路,致力于使其媲美世界十大徒步线路。在寻找美、发现美的旅行和探索中,陈日铃博士将足迹移向“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带自然景观奇特优美,人文历史文化丰富,将二者的沉淀巧妙联合在一起,即具有独特的魅力。2013年,他发起“北回归线上的足迹”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在担任广东省生态学会北回归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秘书长期间,以及后来担任的一系列相关社会职务中,为振兴美丽乡村持续的发光发热。
  从最初的制造业起步,到后来的多领域发展,陈日铃博士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他说:“心灵在仁爱中行走、在天意中休息、在真理的地轴上旋转。”他所努力和奉献的一切,无不是为了美好的地球,为了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陈日铃博士无愧于“地球卫士,爱护地球”的赞誉和称号。
三、服务世界服务未来
  2013年,中国向全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倡议打通的不仅是互联互通之“路”,也宣示着合作共赢之“道”。2017年,陈日铃博士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为“一带一路”事业再次扬帆启航。他在缅甸设立工厂,为邻国带去就业机会,此举同样也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表现。他说“地球是一个圆,过去,中国曾因为我们的邻居日韩带来了工业化的发展,如今,我们也可以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带去同样的机会。”
  2023年,世界走出了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但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仍然显著。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供应链受到干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分化等诸多因素叠加,使得世界经济大范围内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经济何时回暖?这一议题已成了很多人悬在心上却没有答案的问题。很多企业迫切寻求别的出路,走出去成了很多人不得不为之的首要选择。同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并原则上同意示范园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无疑标志着中印尼“两国双  园”项目正式开启。印尼资源禀赋独占优势,是中国的重要邻国与合作伙伴,尤其是印尼官方不仅多次表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而且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较早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战略对接。中国和印尼,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当中国已经走出了全球领先的工业能力,却在政策、资源、人力成本上持续面临挑战时,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的极佳路径。陈日铃博士凭借多年的国际化经验,再次展现出坚定维护国家政策的信心和决心。他认真领会国家战略后,结合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了两印战略:即立足于“一带一路”的层面,培育新兴市场。力争在十年内在印尼和印度,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从产业互动、协同发展、技术协调、管理势能等多方面实现突破,为打通外沿贸易保护壁垒、平衡世界经济体系服务,从而助力制造业实现新一轮提质增量的发展。
  目前,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市场具备独特的优势,其中最显著的是其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消费能力、科技水平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所带来的优势。人是第一生产力,拥有年轻的人口,对东南亚未来生产力和消费力来说,是个利好信号。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合作发展,做强做大连同中国在内的20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一起共赴未蓝图可观,指日可待。
  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全球已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参与,这无疑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惠民生、利天下,顺潮流、得民心。英国知名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书中预言,丝绸之路曾经塑造了过去的世界,甚至塑造了当今的世界,也将塑造未来的世界。中国倡导推动的“一带一路”,是一条大“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陈日铃博士始终在这条“服务世界,服务未来”的正确道路上。
  回望陈日铃博士一路走来的事业拼博之路,我们感受到的始终是他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全心的努力奉献。从现代化企业经营者到企业“碳中和”交易的先行者;从投身地球环保事业的“地球卫士”到助力全球抗疫行动的“口罩使者”;从漫长的环保“玄奘之路”到海拔之巅“珠穆朗玛峰”探索之路;从南极的穿越到北极的跋涉;从《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出品人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系列丛书执行主编;从“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者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陈日铃博士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一次又一次的孜孜以求。他用心灵和行动追随着时代的发展步伐,不畏艰难开拓进取;他致力于把中国推向世界,把世界带回中国。他是散发着时代光彩的企业家,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梦想家。他为理想描绘出现实画卷,全力守护人类地球村的美好福祉。
  陈日铃博士怀揣梦想,一直在路上坚守本心,砥砺前行! (印尼融媒体供稿)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