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3年06月28日
按日期查阅

促进友谊 加强昔日同窗情谊

中正中学校友(70 年代)毕业 50 周年纪念庆
陈永祥致词
马少良同学 口琴能手
李耀元致词
中正中学校友(70 年代)毕业50 周年庆,全体参会同学在新加坡大巴窑欢喜楼厅合影
坐着:右起彭宝燕、陈勇和、黄淑茹、管新田,陈娟娟,后排:右起李耀元、赵慕华、杨英华、杨学科、陈永祥、黄祺煜、周志明、冯俊菊。
中正中学大礼堂外观
右起:何叶雅、徐茗芳、周美玉、
吴芳妙、王榮鸞、蔡靜雲、黃良華、蔡靜華
刘文远、林本澍、刘义东、许汉书、陈自强、许益豪、危炳培、蔡萬火、黃文彬、王紫星、劉錦榮等同学
全体校友起立唱校歌

  【本报讯】2023年6月24日(星期六)18:00,新加坡中正中学(70年代)学生毕业 50 周年纪念庆在大巴窑欢喜园酒楼举行。
  新冠疫情缓和接近结束之际,为了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增进同窗情谊,新加坡中正中学(70年代)校友会在新加坡大  巴窑SFRA大厦举行聚餐会。疫情近3年来,已没有举行这样的大型联谊会,感谢全体同学们拨冗莅临参与这次聚会。人生无  常,珍惜当下。
  来自雅加达、巨港、广州和泗水等近百名同学大家欢聚一堂,共叙情谊,促膝相谈,话语家常。昔日同窗黑发,今日见面时,头上都添上了几根白发,脸上增添了皱纹。
  岁月夺走了青春年华,但夺不走我们那颗有着青春年华的心、友谊之心和爱心。近花甲之年华,今见面时谈及健康及孙儿等话题。会上也为离世同学进行默哀祈祷。
  富有激情活力的司仪、聚会活动推动者,新加坡陈氏总会总会长陈永祥致词说,“离开了中正校园一万八千多个日子以来,回忆过往,犹如昨日,至今尚历历在目。当日的各奔西东,有的继续升学,有的选择就业。今天在座的各位,有的尚在社会闯荡,期望再创一个高峰,有的已经儿孙满堂,在这耳顺之年,享受美满的家庭生活,含饴弄孙,不亦乐乎!就让我占用大家短短的一些时间,请各位同学们肃立,我们一起高声唱起我们那久违了的校歌。”
  随后,大家,保持肃立,用一分钟哀悼我们的好同学、挚友方泽信同学。
  据讯,方泽信同学于5月13日的早晨,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与世长辞。
  陈永祥补充说,“泽信同学为人忠厚老实,不拘小节。喜欢帮助别人,明白是非,也经常为人打抱不平,深具领袖风范,深受同学的爱载。泽信是中正校友会的发起人,每周营业七天的协源金庄也是校友会的总部。泽信走了,但中正的聚会还得延续下去,因为中正精神还在,泽信也与我们同在!”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了50年来的第一个中型的中正同学聚会,许多长居海外的同学们,不管那近万里的行程、或把他们的会议延期、或更改机票,也踊跃地飞回来,参加我们这个庆祝毕业50周年的纪念晚宴。非常感谢!
  他接着说,“在这个非凡的日子,我也要长话短説,好让大家有更充裕的时间,和多位近一甲子未见面的同学们,多多叙旧与交流。由于我长住新加坡,若大家有需要,可以通过我牵线搭桥,保持联系!最后,我要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事业进步,万事如意。并在此度过一个愉快的晚间时刻。感恩、谢谢!”
  筹委之一李耀源同学表示,筹委会细心准备纪念杯,杯上有一个QR代码,这是我们中正(70年代)校友联谊会Whatsapp群的加入方式,现在我们这个群内有60多个校友。
  他说,“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们,能够加入群体,以便保持连续。我们也开发了FaceBook网页,请大家点讚加入,发布与分享您的照片和生活的点滴。”
  在现场同学:林本澍、黄天来、黄祺煜、刘义东、陈自强、许汉书、许希雄、萧子成、徐茗芳、蔡静云、蔡静华、彭宝燕、王水华、杨英华等各自纷纷表示,感到很高兴参加此次同学会聚会联欢,希望今后大家都加强团结、互助友爱、不忘初心、促同窗情谊。如今同学们都已进入了花甲之年,更觉得友情的珍贵。
  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这一时刻,这份同窗情谊,常联系,多交流,互相帮助,共谋发展,为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努力。同时也多鼓励在座同学的宝贝孙男女们要多加学习中文。因为学习中文我们会变得更有智慧,智商会更高。
  虽然我们已进入了花甲之年,但是我们的心是永远年青的,充满爱心的。敬仰怀念已离开我们的老师。
  在此我们要感恩老师们给予我们的教导,发扬尊师敬老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母校培育我们的成长。在此也感谢热心赞助和关心这次相聚会的的同学们。
  随后,陈永祥、李耀元、刘义东、陈自强、许希雄、蔡静云、蔡静华、方美光向每座同学敬酒,祝大家身心健康,兔年吉祥。
  最后,联谊会在一片欢歌笑语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去,相互道称“后会有期”。
  本报记者杨学科报道/摄影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