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3年05月09日
按日期查阅

航海业 (4)

霍华德·迪克(HOWARD DICK)
1930 年前后新加坡同益公司所有的坤立号(Khoen Lie)(1879)

  由于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航运公司进一步联合起来(Dick,2003:87-94)。 1914年8月所有德国的船只或被没收、或都在中立的港口寻求庇护,这其中包括荷属东印度。英国在东南亚最有名的航运公司远洋汽船公司(OceanSteamshipCompany)把股份注资到海峡汽船公司。
  海峡汽船公司当时是中英合资公司,从德国航运公司手上夺得新加坡到加里曼丹的航线运营权。当时荷兰皇家邮船的主要持股人是荷兰的两家航运公司,以此避开同德国公司从新加坡到北苏门答腊和印尼东部的航线竞争。海峡汽船公司和荷兰皇家邮船公司最后都同意各自运营各  自的区域航线。战后这两家航运巨头公司营造了激烈的竞争氛围,后来还给独立的航运公司如协荣茂汽船公司以及和丰轮船公司带来恶劣的影响。
  尽管如此,20世纪20年代,华人所有的航运公司仍然非常强势,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早期荷兰皇家邮船公司一直排挤华人的航运公司,并且把外岛的贸易从新加坡转移到了荷兰的港口,但是这策略只在一段时间内奏效。因此,1905年前后,荷兰皇家邮船公司改变了战略,直接与新加坡展开航线竞争。为此,需要换成小型简单的轮船,因为营运的费用更低廉,也可以极大地降低价格,迫使华人的航运公司同意瓜分该条航线。同时,在大城市的华人更加有民族精神,成立了很多商会,并且通力合作。在航运方面,很多只有数百个股份持股人的保守公司不断涌现,所以大多数的大商人都是船只持股人,因此持股人的货物也由自家公司的船只负责运输。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加坡的商业贸易模式也发生了改变。20世纪20年代初,荷兰皇家轮船公司掌控大部分从仰光(Rangoon)、曼谷(Bangkok)、西贡(Saigon)到印尼的大米贸易,回程时运载糖。但是在20世纪初橡胶产量爆炸式增长,其背后原因是美国的汽车行业扩张,因此出现了贸易的新物产,这大部分掌握在华人的手中。
  主要的橡胶出口港口有巨港(Palembang)、占卑(Jambi)、坤甸(Pontianak)以及马辰(Banjarmasin),华人极力坚持使用华人公司的船运载货物,有时为了追求商业贸易的平衡也使用荷兰皇家邮船公司的船只进行运输,让荷兰皇家邮船公司逐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政治中。但有些时候运费合约和贸易的合作因被竞争的出现而遭到破坏,而竞争往往是由于大公司里各大商人之间的分歧而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不是稳定时期,因为橡胶的价格暴涨。资金都流向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橡胶产地,营造了未曾料想的突如其来的繁荣景象。一部分的资金用于购买船只,用于与华人公司和荷兰皇家邮船公司竞争,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又难得达成一致意见。
  在坤甸第一家、也是营运期最长的华人航运公司是1907年9月的同日贸易公司(Handels MaatschappijTongYit),是由多位著名的华人商人共同建立的,椰干商人邓成喜(ThengSeng Hie,1867年前后出生于汕头)牵头的。与黄敏公司竞争数月有余后,同益公司外购Goodwill公司新加坡到西加里曼丹航线连同他们的两艘船。这家新公司仍有足够的资金从德国订购一艘1911年才交付的新船,命名为坤丰号(KhoenFoeng)。1923年,荷兰皇家邮船公司估计约有80%的坤甸商人都是同益公司集团的成员,集团旗下的三艘轮船负责运载了该条航线上大部分货品,转运商品除外。
  1924年初,英国的航运公司远洋轮船公司想方设法进入到坤甸-新加坡航线的竞争中,使用的是海峡汽船公司的船只用以确保装载货物的安全,在新加坡改用更大型的轮船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同益公司集团的执行经理向远洋轮船公司提议75万法郎的价格租借船只,但是邓成喜一从中国回来就打破谈拢的价格,要求涨价。因此远洋和海峡汽船公司都别无他法,只好使用自己的轮船。
  为了应付从三面而来的竞争,同益公司以同益所属银行较低的利率,引诱各商家签订协议,以示忠诚,同时放狠言表示将会与荷兰皇家邮船公司在爪哇展开贸易的竞争。然而,因为私人对橡胶的投资,邓成喜被集团内部几名大商人憎恨,因此他转而寻求新加坡顺美汽船公司(Soon Bee)的支持。在1926年试航几次后,邓成喜成功说服顺美公司的老板赵和来(TeoHooLye)不与华人商人抢生意。后来因为橡胶的价格下跌,邓成喜背负沉重的债务,他的银行也濒临破产的边缘。8月23日星期一,从同益公司旗下的坤华(KhoenHoea)轮船上传来不幸的消息:从坤甸起航后不久,邓成喜在自己的客舱里上吊自杀。董事局的大多数人同意让邓成喜的儿子邓源(Goan Teng)接替他父亲的位置,但公司在1929年2月还是分拆了。郭良财(KweeLiangTjap)带来荷兰皇家邮船公司的资金,当选执行经理。经过几轮的协商谈判,最终敲定把新加坡的生意一分为三:同益公司(占52.5%),荷兰皇家邮船公司(占25%),海峡汽船(占22.5%)(KPM,1929)。该合约一直到1940年都有效。
  在巨港当地华人商行的支持下,1926年昆益轮船公司(KoeIkLoenTjoenKongsi)和中华彭甲公司(TionghoaPhang GiapKongsi)联合成立了中华轮船公司(Kongsi NV Tionghoa LoenTjoen)。经过与华人竞争对手婆罗洲苏门答腊公司(Borsumij)和荷兰皇家邮船的困难重重的谈判,所有华人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接手了婆罗洲苏门答腊公司名下的欢欣公司(Senang)的运营,同时因自行退出,荷兰皇家邮船公司也支付了相应的赔偿金。此后,欢欣公司和荷兰皇家邮船公司的船只每周从巨港起航到新加坡,随后返航。为了保证秩序的有效运行,有一个奇怪的机制:针对运输货物和搭载乘客的费用会有特别的回扣(又称“忠诚回扣”),而这笔钱是要捐给当地的华人学校协会。如果有其他船只抢夺公司的客源,那些学校将得不到捐助,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影响。这制裁模式实在巧妙,其它地方纷纷仿效。
  (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三册)》。本篇未完待续)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