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环球快报 2023年04月10日
按日期查阅

巳时义山祭先祖日暮笙歌慰乡亲

楠榜客属公会清明纪念活动肃穆庄严热烈隆重
丘昌仁致辞发言。
丘昌仁、林文进在会场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他们都是印尼客家华社有影响力的精英人物。
楠榜客属公会理事在公墓义冢前缅怀逝者前辈。
楠榜市区美丽的风光。
具有120 多年历史的楠榜客家百氏祠之大厅内景。
楠榜客属恳亲社牌坊与公会礼堂。
林文进主席义冢前洒酒祭奠。
本年度楠榜客属公会春祭正负炉主丘兴淦(右)、朱启刚。
丘昌仁、林文进等客家乡亲在义山合影。
丘昌仁、林文进等公会领导分发敬老红包。
来自中国的歌星曹峰为晚会倾情演唱。
丘昌仁与楠榜客家乡亲在晚会现场。

  饱经沧桑的楠榜客属
恳亲社
  在苏门答腊岛最南端,楠榜湾美丽宁静。
  班达楠榜这座朴实无华的城市,就枕在它波光潋滟的怀抱中。依山面海的风景,如同一首漂浮的诗篇,流动着深情而优美的韵律。
  楠榜的华人社区,一直努力传承着中华文化。无论是庙宇的修建,还是美食的制作,尤其对传统节日纪念和庆祝,他们都细心保留着自己传统,并通过这种方式,为这个城市注入了一份深沉祥和的气息。
  在楠榜若干个地缘性的华社中,要数人多势众的楠榜客属公会历史最为悠久,其前身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办于鹿勿冻埠的楠榜福寿会,并兴建了一座楠榜客属百氏祠。
  在此基础上,当地客家前辈又于1922年组建客属恳亲社,附设百氏祠内,旨在联络乡亲,为同侨谋福利。直至后来重建更名为现在的楠榜客属公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至今已绵延走过了129个春秋。可谓历尽风雨,饱经沧桑。
  总有一种传承让我们感动
  今年4月5日,记者应丘昌仁先生邀请,前往楠榜客属公会采访该会举办的清明节纪念活动。
  身为雅京华社闻人和著名企业家,从小在楠榜出生长大的丘昌仁拥有多个头衔:印尼龙狮运动联合会总主席、印尼客属联谊总会副总主席、楠榜客属公会辅导主席。
  这些年来,丘昌仁饮水思源,对故乡华社的公益事业尽心尽力,给予了脍炙人口的许多支持。而楠榜客属公会,在本会主席林文进领导下,亦不负众望,让这个古老的社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又是一年清明时。楠榜的客家乡亲,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华夏子孙一样,不会忘记在这一天扫墓祭祖。
  当天上午,楠榜客属公会十多位骨干理事由林文进主席带领,首先来到楠榜郊外华人义山——蓝巴新公坟举行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
  这片面向楠榜海湾渔港巴刹的义山,是1972年由客家恳亲社前辈集资购买的,安葬着上千位华侨逝者的遗骨。随着坟场逐渐满员,客属公会前几年还在山上建起了一座名为“安灵祠”的骨灰堂,用于安放逝者的骨灰。
  扫墓仪式开始,义冢前香火缭绕,墓碑台阶上摆放着鲜花、水果、糕点及酒茶等祭品,虔诚的炉主和大家一同手捧香火,向长眠在此的祖先们表达敬意。
  记者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感受着那种特殊的氛围和情感。大家按程序进行的鞠躬献花、敬献果品三牲、烧金银纸钱、洒酒祭奠等仪式,无不彰显着华人文化的传统和民俗,令人感到神秘而美好。
  接下来,一行人又登高祭拜了客家人信奉的“龙神”牌位,然后便前往市区会所旁的百氏祠,举行更为隆重的纪念活动。
  大堂之上,公会头领及本年度选出的正副炉主作为主祭鱼贯而入,率众到场,肃立于百家姓列祖列宗牌位前:站在前面的,多为上了年纪的人,脸上皱纹深刻,神态坚毅而迷离,看过去一片白发苍苍,眼神里流淌着执著的信仰的光芒。
  司仪朱启刚唱诵祝文,用客家方言喊出华夏古音,悠长而又激昂虔诚的声调,顿时把大家带入慎终追远的情境中。祝文宣读称颂祖先丰功伟绩,群情虔敬,分外感人。
  置身其中,你可以更加真切感受到,这种在海外保存完好的,特殊形式的中华习俗,在漫长岁月里是怎样影响了南洋千岛的华人同胞。
  笙歌晚宴掀高潮
  当晚开幕的楠榜客属恳亲社春祭联欢晚会,是本次清明纪念活动重头戏。公会提前半个月即开始准备,礼堂内大摆酒席95桌,菜肴丰盛,大饱口福,近千名父老乡亲纷至沓来,欢聚一堂。
  晚宴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各种抽奖和分发敬老红包等保留节目,还增加了舞狮表演,端的是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此次联欢,丘昌仁辅导主席特别从雅加达请来几位资深华语歌手和乐队,还有著名歌星曹峰以及美都电视台华语节目主播袁玲,共同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华语金曲晚会,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丘昌仁呼吁号召开办楠榜三语学校
  丘昌仁在晚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感谢家乡楠榜给予他成长的土壤,同时感谢父老乡亲一直以来对他的支持和鼓励,让他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还在致辞中发出兴建楠榜三语学校的倡议,呼吁华社同仁齐心协力,填补楠榜华文学校的空白。
  丘昌仁说: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和家乡的有识之士志同道合,善缘相约,同心同德,凝聚大家的力量,在楠榜兴建一所专门培养华人子弟的三语学校,使他们接受华文教育不必舍近求远,在本地就能顺利实现。
  他强调指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梦想,无论如何应该在我们这辈人健康的时候努力完成,不能把这个遗憾再留给子孙后代!
  丘昌仁郑重表示,有关开办楠榜三语学校的愿景,他本人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接下来要做认真讨论。
  本报特约记者
丁见 图文报道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