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3年02月10日 第2023-02-10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人口学家 (4)

埃菲·努尔斐迪亚·阿莉芬(EVI NURVIDYA ARIFIN)

  1971年,梅玲加入印尼大学经济学院人口统计学研究所。但一年后她选择去国外求学,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SchoolofPublic Health,Boston,Massachusetts)攻读人口学理学硕士。1974年毕业后,她加入印尼大学经济学院的社会经济学研究所(LPEMFEUI)。
  梅玲是家里六个孩子仲排行第四,与母亲较亲近。她的母亲王碧华是一位活跃分子,作家。杂志出版人西达尔塔(Sidharta)(2004)曾评论王碧华不是一般女子,而是女超人。这位母亲不断地鼓励梅玲学习深造。王碧华于1972年逝世,十年后即1982年,梅玲成为第一位在坎培拉的澳洲国立大学(AustraianNationalUniversity)获得人口学博士学位的印尼人,她的博士论文题目为《移民对生育率的影响:以印尼楠榜移民者为例》(The Impact of Migration on Fertility: A Case Study of TransmigrantsinLampung,In-donesia)。在袋鼠之国(澳大利亚)她遇到了她一生的挚爱,彼得·加尔丁纳博士(PeterGardiner)。他们毕业于同一学校,并结为连理,一直相互扶持直到现在。从那以后,她的名字就经常以梅玲·黄·加尔丁纳(MaylingOey-Gardiner)的形式出现。
  梅玲非常关注教育。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论坛,她经常提及关于在21世纪提高印尼国民教育和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1997年她的一篇题为《教育发展,成就与挑战》(Educational Developments, AchievementsandChallenges)的文章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今日印尼”(Indonesia Update Conference)的会议上宣读,并在《印尼评估:人口和人力资源》(Indonesia Assessment: Popul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一书中出版,该书的主编是加文·W·琼斯(Gavin W.Jones)和特伦斯·H·赫尔(TerenceH.Hull)。
  进入21世纪前两年是印尼的政治过渡期。印尼不再是一个专制国家,而是一个正在实行民主化和分权制的国家。梅玲在她的一篇题为《处于分权制中的印尼的教育:获取教育和决策的新方法》(Schooling in a Decentralised Indonesia: New Approaches to Access and Decision Making)的文章中讨论了在分权化时代的教育。这篇文章还刊登在2000年12月的国际期刊《印尼经济研究简报》(BulletinofIndonesianEconomic,第36册第3期)。她表示接受教育的孩童比率明显上升,例如基于1999年人口普查,16-18岁的孩童中,有51%孩童的教育程度达到高中教育水平。尽管富人孩子与穷人孩子的上学比率仍存在极大的不平衡。例如,获得高中教育水平的孩子中,有75%是来自最富有的五分位数组的孩子,而来自最贫穷的五分位数组的孩子只有29%——五分位数是指将数据等分为五等分并进行标记的数值,即最贫穷的(第一个)20%,第二个20%,第三个20%,第四个20%,和最富有的(第五个)20%。她也指出危机后期和分权制前期印度尼西亚教育的相关变化。印尼政府向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借款,以推动教育领域的社会安全网的建立,并降低辍学率,包括给予学校运营援助资金(DanaBantuan Operasional)。
  直到现在,梅玲依然在印尼大学经济学院任教并于2001年10月20日被评为印尼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也是首位女教授。在教授就职仪式中,她发表题为《打破天窗:缓慢但不可避免》(Mendobrak Langit-langit Kaca: Lambat Memang, namun tak Terelakkan)的演讲,强调了建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实现经济高增长,但更重要的是,如哲学家和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所说,实现人人平等。在梅玲眼里,阿马蒂亚·森不仅是一位诺贝尔学奖的获得者,也是一位在经济发展中关注性别不平等的女权主义经济学家。梅玲希望印尼大学经济学院能够将阿马蒂亚·森的思想作为灵感之源。
  除了教书,梅玲自1991年开始便活跃在和她几个同事一同创办的“造福人群友善咨询”(Insan Hitawasana Sejahtera,简称IHS)机构,一个提供社会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的机构。梅玲担任该机构的执行董事和高级研究员。在30多年里,梅玲带领该机构进行各种研究项目,涵盖社会、经济和人口学。最近,她的研究重心在有关贫穷和性别方面的平等政策,以及获得社会设施服务的机会平等问题上。
  她和她的同事一同负责多指标类集调查(Multiple IndicatorClusterSurvey,简称MICS),是关于研究调查东帝汶母亲和孩子的健康情况。另一研究成果是地图框架(Mapframe),一个关于2004年12月26日海啸前和海啸后亚齐(Aceh)和尼亚斯(Nias)村庄的社会经济信息的简单数据库,附上了村庄和县级的地图,目的是为了亚齐的恢复和重建规划。如今,该地图框架的作用是提供主要商品供求市场发展的信息,或称为社区服务信息(PelayananInformasiMasyarakat,简称PIM)。她研究的方向不断拓展延伸,包括利用政府收集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多种数据,研究和分析次生数据有关许多问题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原载《华人在印尼民族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三册)》。本篇未完待续)

HUANQIUKUAIBAO - INDONESIA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