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际日报 2022年11月08日 第2022-11-08期 >> 第A5版:印华论坛/副刊
按日期查阅

贵邻乘风造访印中友谊长存

华人头条

  今年是印中建交72周年,尽管新冠疫情持续冲击着全球经济,但疫情可以隔离人,却无法隔离人心。今年3月31日,外长蕾特诺访问中国期间,在安徽屯溪同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7月26日下午,佐科总统与习近平在北京举行会谈,佐科作为北京冬奥会后中国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在北京停留了两天,不可谓不重视。印中高层之间的频频交流互访,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发展印中关系的高度重视。
  万水千山不负众望
  迈着风尘仆仆的脚步,不辞辛劳的奔忙,怀着兼济天下的情操与重情讲义的品格,习近平主席的足迹将让印尼更加亲近中国、读懂中国,进而更加深切体悟到一个大国领导人想为了推动民族迈向复兴的梦想与执着、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智慧与担当、促进两国携手向前的谋划与睿智。
  印尼与习近平主席之间的渊源由来已久。2013年,当时习近平主席刚刚就任国家主席不久,就造访我国。我亦盛情款待,邀请习近平在我国会大厦演讲,使其成为印尼最高立法机构发表演讲的外国国家元首。习主席投桃报李,以《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让全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重新认识了中国。而正是在这场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举世瞩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而次年11月,当时佐科总统就任还不到一个月,就动身前往北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见中,习近平主席盛赞佐科总统的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理念,称与其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高度契合,我们双方可以对接发展战略,推动两国合作上天入海。”中国人常说的英雄所见略同应该如此,印尼和中国都有着旷阔的领海,印中两国文明的孕育都与海洋密不可分,成长在太平洋母亲哺育下的印中两国,在发展理念互相呼应、不谋而合,佐科和习近平以他们超乎常人的深谋远虑看到了这一切,印尼也盼望着这次出访中习主席能够将中国的倡议分享到爪哇岛上。
  习近平不单单是高瞻远瞩的领导人,还是一位亲和至诚的长辈。苏庚·拉哈尔曾在2014年到2018年担任前任驻中国大使,与习近平主席曾有过6次会面。他说:“每次与习主席的见面,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待人亲和,态度诚恳。他曾亲切地问我来中国住得习惯不习惯,希望我有机会一定到中国各处多走走、多看看。习近平说话不多,是位实干家,工作起来事必躬亲,是一个有担当、正直的人。”习主席的目光不局限于中国人民,更胸怀整个人类,此次出访就是为了深化印中双边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印尼乃至整个世界见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格局、大作为。
  国之典范以“合”为贵
  印中都拥有辽阔的海洋与陆地,这让两国都成为了物产富饶的大国,双方贸易互补性很强,印尼引以为傲的水果、动植物油、木浆纸品等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而中国出口到印尼的商品大到钢铁、水泥,小到彩电、手机比比皆是,这些产品也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自1950年4月13日印中两国建交以来,在两国政府的不断引领和两国人民的同心协力下,印中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共赢、联合自强的样板。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不仅连续9年成为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还连续6年成为印尼最大的产品出口目的地国。即便是在疫情紧张下,2021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逆势上升54%,印尼从两国间不附加政治的经济合作获得了25万个就业机会。
  面对新冠大流行,印尼与中国更是坚定的战友,一开始就开展了疫苗和新冠特效药研发合作。中国还毫不吝啬地向印尼伸出抗疫之手,迄今已向印尼提供疫苗2.9亿剂。作为G20轮值主席国,我们能够取得抗疫的成功不仅依靠自身地不懈努力,也与印中两国之间守望相助密不可分。后续印尼还将与中国进一步深化疫苗全产业链合作,促进建成区域疫苗生产中心。此外,我国新首都和北加里曼丹绿色工业园建设也会有更多中国品牌地出现,中国将推动两国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如期竣工。
  新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在年初接受采访时说道,他们和许多印尼朋友都认识到,我们的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相互尊重,包括政治上平等相待,能够切实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经济上互利共赢,特别是在经贸往来和合作中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文化上,两国都能够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印尼从不认为自己是任何一国国家的附属国,中国也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种平等,才让合作共赢成为可能。
  情深已久民众相盼
  印度尼西亚群岛也被称为”南洋群岛”,长辈有个“下南洋”的兄弟对很多中国地区的沿海人民来说并不新鲜,从古至今,印尼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都有着非常频繁的交流。而印中两国交往史,可谓是不同地区文明接触交流的佳话。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上的相亲相近有利于夯实两国交流的民意基础。印中之间的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2000多前的中国汉代,彼时两方文明隔海相望,渔民驾着小舟将交换着两国的物产,交流着彼此的传说,印中便是在好奇与友善之中邂逅了彼此。公元3世纪,彼时中国处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史料记载,印尼古奴隶王国毗骞国曾与当时的中国王朝互派使者来往。也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我融合,印尼文明也在这种融合中吸纳着中国文化。到了15世纪中国的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更是留下了两国之间友好相处的瑰宝——古城三宝垄。
  三宝垄的名字来自郑和的小字“三保”,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三十日,郑和船队首次登陆爪哇。我国人民感动于郑和所带来的和平与友好,于是将郑和船队登陆地点改为“三宝垄”。在三宝垄,还有一座称作记录郑和下西洋历史的民间博物馆——三保洞,其中保存着大量当时的珍贵文物。三保洞正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例证,是印尼人民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实诠释。
  我们欣喜地看到,印中之间的海洋并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印中两国的交流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越发紧密。“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让我们唱响《美丽的梭罗河》,迎接习近平主席的到访,迎接印中关系迈入新时代。

国际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1997-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